第三十九章中唱申城分公司
在这个时代,一个普通人要听音乐,最广泛的途径,就是磁带了。那么,想听很多的音乐,就得去买磁带。可想听很多风格的音乐,就得去找制作磁带的源头了。
所以,毕文谦的要求,对着一个音乐创作者说,即使他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创作者,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只不过,人和人,说话的分量,却不见得一样。中唱成都公司的经理来找毕文谦时,嘴上都是请求的话,可话里话外都有主动帮忙的意思。他可以想像,如果只靠自己,去和唱片公司商量这个事,会多多少不必要的纠葛。
而如果换成一个无论是资历还是名气都大有来头的业内前辈来牵线,情况肯定会完全不同。
这,就是毕文谦文不对题一圈的目的。
于是,水到渠成的,他商量着问富林:“富老师,之前中唱各个分公司的人找过我妈,其中,成都公司的人还找到过我,说想出版我写的军歌。我虽然也很希望这事儿,但我对这一块儿还不熟悉,所以暂时还没有答应下来。您知不知道哪个唱片公司的外国音乐资源比较丰富?我想和他们打个商量,去录歌的同时,借他们的歌听。您觉得,这想法可行吗?”
富林不禁笑了。他有些满意地看着毕文谦,目光略有一些跳脱,却没有立即答话。过了一会儿,他才伸手指指前路,示意毕文谦继续带路。
“文谦啊,你这是给我出了一个两难的题目。”
“啊?”
“我不是说过吗?我的单位是海政文工团。你有录歌的意思,我如果帮你牵线,不经过我自家单位,我说不定会被领导埋怨两句啊。不过,考虑到你的想法,最适合你的,应该是中唱申城分公司。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解放前的大中华唱片厂,我们中国从开始灌制自己的唱片的时代,它就存在了,你想听不同风格的歌,那里应该是最可能满足你想法的单位了。而且,它实行的是编、产、销三位一体统一管理的机制,你即使对唱片发行的事情不了解,也不存在太多问题,不会让你过多分心的。”
富林嘴里说的是两难,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很是直白了。或许,他刚才思考的时间,压根儿就和什么领导可能的埋怨没关系,而是帮毕文谦把需要在乎的东西都在乎了一次——用他自己的思路。
毕文谦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在这个时候,有富林帮忙的选择,就一定是比自己选择更好的选择。
“既然富老师这么为我考虑,那我就厚脸一下,请您帮我和中唱申城分公司的领导牵一次线好不好?”
“放心吧,别的不说,就你写的《血染的风采》,这事情,我可以打包票。”
“那……可不可以尽早安排我去申城?青歌赛决赛很近了,时候很紧。前两年国家不是提出了什么……商品经济?我虽然没录过歌,但我也知道这是会有报酬的,对吧?报酬的名目什么的,我不清楚,但我以后大概会经常接触这些事儿,所以,我会和唱片公司的人慢慢去谈。但这一次,我倒也不要多少实际的报酬,只要唱片公司折合成我的食宿交通的报销就可以了,地方嘛,离他们公司越近越好。”
作为穿越者,毕文谦倒没什么家乡的留恋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