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译本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巴黎深秋季节。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我独自一人走进蒙马特公墓沿着铺满枯黄落叶的小路一直来到这片墓地的一个偏僻的角落。这里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坟墓同它四周的那些设计精巧、风格别致的各式墓冢相比这座墓的外观显得简朴而又单调。不过引人瞩目的是在它的右侧上方镶嵌着一个透明的塑料小盒子里面放着一束人工制作的茶花。墓的两侧刻着相同的一句碑文:“阿尔丰西娜普莱西(1824。1。19—1847。2。3)安眠于此。深切怀念你”

    无论是在法国还是中国如今知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个名字的人也许为数并不太多但是读过茶花女这部作品、了解茶花女这个故事的却大有人在。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就是举世闻名的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那个动人的、催人泪下的茶花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演化、创作出来的。我在这座墓前徘徊良久浮想联翩我想起了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一生命运想起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以及他的那部不朽的作品:茶花女。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个年头但人们可以说她既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凄苦也享尽了人间的奢华逸乐。然而她却始终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她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幸福。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出身微贱这位诺曼底姑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贫苦的农民她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克勤克俭的农妇;父亲是一位不务正业的农村巫师。也许是由于生活的艰难她的父亲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在家里终日打骂妻子。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被迫离家出走去给一个有钱人家做帮工后来又跟着这家主人离开了法国到瑞士去谋生。而这时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尚不满十岁但是她的父亲已经让她到农庄里去干活了。

    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知道阿尔丰西娜大约在十五岁的时候离开故乡来到巴黎。有人说是她母亲的一位亲戚帮助她离开诺曼底的也有人说是她的父亲把她卖给了一帮波希米亚人而这帮四海为家的流浪汉又把她带到了巴黎。不管怎么说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开始了一种新的、却依然是不幸的生活。她起先在一些店铺里打工过着清贫的日子。然而聪明的阿尔丰西娜很快地现她虽然一贫如洗却拥有一笔非常可观的、得天独厚的“资本”那就是她的美貌。这位具有稀世姿容的少女开始涉足巴黎各大跳舞场并立即成为那些公子哥儿、阔老阔少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她结识了不少男友也做过普通商人的情妇后来又同一位非常阔绰的时髦青年同居了一个时期。这位年轻人就是日后的德格拉蒙公爵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还曾一度出任外交大臣。虽然这位花花公子当时的地位尚未如此显赫但他已经是巴黎社交界上的一位极为活跃的人物。正是靠着他以及像他这样一类人物的“提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大踏步地跨进了巴黎的上流社会并很快地成为巴黎社交场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那些王公贵族、百万富翁们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争先恐后地为她一掷千金提供豪华住所购买各色珠宝并满足她的一切**。而她则来者不拒巧为周旋以她的容貌和**为代价换来了无比奢华的生活。她不仅彻底摆脱了穷困而且似乎也同贫贱的往昔一刀两断了她改换了名字昔日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变成了如今的玛丽杜普莱西。

    玛丽杜普莱西无疑是一位天资出众、聪颖过人的姑娘她不仅具有艳丽的姿容和轻盈的体态而且风度雍容大方谈吐高雅不俗。凡是同她接触过的人都惊奇地现她在社交场合里始终表现得仪态庄重对应机敏从未流露出丝毫的庸俗和浮夸。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同社交场上的其他女性相比玛丽杜普莱西具有相当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艺术修养。她在同客人们谈古论今点评某些文学、音乐、绘画以及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会出人意料地表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像她这样一个出身贫寒、从未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规的学校教育的风尘女子何以会具有如此端庄凝重的气质和不同凡俗的教养?这个答案直到玛丽去世以后才为人们所现。人们在清理她的财产时看到她的书房里摆满了诸如拉伯雷、莫里哀、卢梭、夏多布里昂、雨果、大仲马、拉马丁、缪塞以及塞万提斯、拜伦、司各特等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可见玛丽杜普莱西是一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姑娘。倘若命运为她提供某种机遇的话她是完全可能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一个颇有出息颇有成就的新女性的。这也多少能够说明为什么当时法国的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都倾心仰慕她并千方百计地设法同她交往这些人在玛丽死后还写下了许多纪念的文章其中充满了对她的赞美和怀念。可见在玛丽杜普莱西身上的确具有某种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是那些仅仅脸蛋漂亮的姑娘难以具备的。

    但是玛丽杜普莱西不过是一个风尘女子她有过许多情人其中有两个人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个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俄国老人德斯塔凯尔贝克伯爵他是一位老外交官曾经做过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据说他之所以喜欢玛丽是因为后者很像他的一个去世不久的女儿他是以父亲待女儿的深情去爱玛丽杜普莱西的。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位伯爵是一位情场老手他“爱”玛丽当然是为了她美貌。玛丽在巴黎豪华住宅区玛德莱娜大街上的那幢住房便是这位老外交官为她购置的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玛丽过着贵妇人一般的奢华生活她每天的大笔大笔的开销也大都是由这位老人支付的。另一个是一位年轻人也是一位贵族名叫德贝雷戈伯爵他也许是玛丽杜普莱西生前最后一位关系密切的男友。他不仅成为玛丽的情人而且甚至打算娶她为妻。一八四六年年初他们两人一起前往伦敦在那里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们的婚礼却迟迟没有举行。这可能是因为玛丽杜普莱西的健康急剧恶化但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由于玛丽的家庭背景。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里像玛丽这种出身卑微的“下贱女人”是不可能跨进贵族的家门成为这类高贵门第中的家庭成员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不久关系便逐渐疏远了但仍然保持往来。而且从现存资料来看他们的婚约似乎也没有解除。

    由于童年时代艰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巴黎之后纵情声色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昼夜地沉湎于饮酒、跳舞、看戏和男欢女爱的逸乐中玛丽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戕害。她染上了肺结核经常烧、咳嗽、吐血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按照玛丽当时的经济条件如果她对自己能够稍加节制安心调养她的健康也许会很快地恢复至少她的病情可能得到适当的控制。但是她却没有这样做也许她认为来日无多应该抓紧时间寻欢作乐所以她常常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男人对待人生;也许她想尽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意使用各种手段损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人们在她的微笑中常常会现一丝忧郁的阴影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厌倦和感伤。总之她的健康迅恶化终于在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不治而亡。她死后贝雷戈伯爵在蒙马特公墓里为她买下一块地皮她身后的葬事既简单又冷冷清清一切事宜都是由贝雷戈伯爵和斯塔凯尔贝克伯爵两人操办的。一代佳丽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我们还是使用她的真实姓名吧——是一位不幸的姑娘也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关于她的不幸和堕落的原因留待社会学家们分析探讨去吧。这里我想说的是类似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样身世的女性在古今中外的民间野史上是不乏其人的。在中国人们往往会用“红颜薄命”这四个字来概括她们的命运而一提起她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洒下一掬同情之泪或感慨叹息一番。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们的姓名连同她们的花容月貌以及她们的悲惨身世都早已湮没在那些荒丘野蔓、黄土残碑之间了。谁还会再记起她们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那许许多多沉殁在历史尘埃中的同命运人相比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毕竟又是一位幸运者。关于她的故事被演绎成小说话剧和歌剧她的一切都同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茶花女”连在一起。这是因为她同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这位作家便是亚历山大仲马而中国的读者更习惯于把他称作“小仲马”

    小仲马这个名字中国读者想必是不会感到陌生的但是关于他的身世人们也许不甚了了。这里我们把小仲马的生平做一点简单的介绍这对于读者们认识茶花女这部作品的意义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一员骁将他既是著名的戏剧家也是杰出的历史小说家。但是在他成名之前他只不过是巴黎某贵族家里的一名又穷又寒酸的抄写员那时他刚刚从法国外省来到巴黎即使连这个可怜巴巴的差事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八二三年大仲马与社会地位同他一样卑微的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相爱并同居次年七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小仲马。由于大仲马与拉贝从未履行过结婚手续他们的儿子自然也就没有合法的身分小仲马一直被人们视为私生子。

    卡特琳娜拉贝对大仲马始终一往情深但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改变大仲马却逐渐看不起这位普通的缝衣女工了。这是因为大仲马的戏剧创作为他获得了很大的声誉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他开始出入巴黎的上流社会整日同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而把卡特琳娜和小仲马母子两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卡特琳娜依靠自己缝补衣服得到的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活。而小仲马则因为是一个私生子常常受到他人的奚落和羞辱这对于一个不满七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和可怕的打击。而这种刺激和打击直到小仲马的晚年还一直深刻地保留在他的记忆里。

    一八三一年春天大仲马与一位女演员同居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位女演员要求大仲马通过法律形式承认女儿的合法地位。直到此时大仲马方才记起自己还有过一个儿子于是他找到了小仲马通过法律形式认领了他。小仲马能够回到父亲身边固然是件好事但他却不得不与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的母亲分手。这位勤劳而又善良的缝衣女工在失去自己的同居的伴侣之后又失去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她辛劳一生最后却一无所获。当小仲马挥泪离开自己的母亲的时候他深深地感到人世间的残酷和不平。

    小仲马本来是一个在贫困屈辱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纯朴少年但回到父亲身边之后他的生活却逐渐生了变化。他生活在一个人欲横流的社会里特别是他父亲的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为这位涉世不深的青年树立了一种最现实的“榜样”他终于学坏了也开始尝试那种追逐声色犬马的荒唐生活。有一阵子人们一提到大、小仲马便会用“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来揶揄他们父子两人屡遭世人非议的生活方式。然而小仲马毕竟曾与卡特琳娜相依为命地度过七年的艰难岁月他在童年时代曾经从母亲那里接受过良好、正直的教育。因此比较客观地说此时的小仲马是一位生活虽然放荡但良知却尚未完全泯灭的青年。值得一提的是小仲马很早便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不满二十岁便表了小说和诗歌但这些作品均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文学家的小仲马真正使他能够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主要是那部脍炙人口的茶花女。然而倘若命运没有安排他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相识文学史上又怎么可能会留下这样一部佳作呢?

    一八四四年九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小仲马同他娱乐场上的好友欧仁德雅塞在巴黎圣日耳曼大道上跑马归来然后便一起去著名的“杂耍剧院”观看戏剧演出。就在这天晚上小仲马看见在靠近舞台的一个包厢里坐着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他在回忆这次奇遇时曾经这样描写这位美人的容貌:“她的个子高高的身材苗条乌黑的头面色白里透红。她的头生得小巧玲珑一双细长的、像日本女人似的眼睛又黑又亮顾盼自如生出无限风情。她的嘴唇像鲜红的樱桃再加上一口洁白的牙齿使人联想起一尊雕像。”德雅塞对小仲马说此人名叫玛丽杜普莱西是巴黎的名妓。小仲马呢他当时便被这位美艳绝伦的女人迷住了不知不觉间感到自己似乎堕入了情网。当天晚上演出结束以后这一对好友便在一个自称名叫阿尔芒丝布拉特的女人的引导下登门拜访了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阿尔芒丝布拉特是阿尔丰西娜的紧邻她是一位帽店老板娘据说她还为阿尔丰西娜介绍男友并从中收取酬报。这天晚上除了小仲马和德雅塞之外阿尔丰西娜还接待了其他客人。她的心情似乎很愉快高谈阔论纵情大笑但是她却咳嗽得很厉害。后来当客人们谈兴正浓的时候她却不声不响地走开了。细心的小仲马尾随着她走进她的房间现她正在咯血于是真诚地劝说阿尔丰西娜保重身体。阿尔丰西娜显然被他的关怀和同情感动了也许过去从未有人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也许那天晚上她对这位年轻人突然产生出一种奇特的好感总之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阿尔丰西娜答应同小仲马往来做他的“好朋友”这是一种默契也是一种许诺不久以后阿尔丰西娜便成了小仲马的情人。

    在大仲马的回忆录里人们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记载:当大仲马看到儿子与阿尔丰西娜的亲密关系时曾经直截了当地问小仲马:“你同这位姑娘交往究竟是因为爱她还是因为同情她?”小仲马当即明确地回答说:“是出于同情和怜悯。”事实上在小仲马与阿尔丰西娜交往的过程中他的确常常劝她注意休息劝她保养身体并亲自陪她一起到乡间去进行短期的疗养。他们在一起曾经度过短暂的、但却是愉快的生活象诗一样充满着漏*点和梦幻致使他们两人在精神上都一度得到极大的满足。可见小仲马对阿尔丰西娜的同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当真挚的。

    然而不容讳言小仲马的性格中毕竟还有绔绔子弟的一面他生活的环境是世风日下的巴黎而阿尔丰西娜又是一位风尘女子这一切都决定了小仲马对她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同情、有爱恋但也包含着一种猎艳、狎亵的心理。他虽然收入有限但为了讨得阿尔丰西娜的欢心也要充充阔佬陪她跳舞、赴宴、看戏、跑马在她身上花了大笔大笔的钱最后负债累累。而这一切与人们所谓的真挚的爱情显然是毫不相干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