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人造的假景中
生活渐渐向他们展现真实:
一日长于一年,世界就是角落。
电影里,这些外地来京的人的生活是那样的简单,他们无论是来自那里,山西,温州,长沙,或者俄罗斯,他们的生活都一样,不论他们是舞蹈演员,保安,工地民工还是坐台小姐,他们都是生活着这陌生的大都市里,他们默默的生活着,有理想,但是理想对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了。他们现在的目的就是生活,平静的生活,不需要太富足,也不需要过于激情,因为这样的生活不是他们想要的,或者说,他们想要,但是,他们知道得不到。
说实在话,对于影片中穿插的动画,我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这完全没有了贾樟柯电影一贯有的粗糙的真实的记实风格。相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以前的贾樟柯,那种不精致但是很真实的贾樟柯,但是,我们又应该看到贾樟柯对于他的电影美学思想的完善和完美,对于这种改变,我们应该为之而高兴。
贾樟柯一直在用自己的电影去关心着那些普通人,尊重着世俗的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他的用意是把电影看成对普通人的关照,在每一个细微的生命和个体中间其实隐含着整个时代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分肩的命运。不仅仅只是在为普通人的际遇做忠实的纪录,也是为我们这个时代立传。世界同样贯穿着贾樟柯的这种电影精神,平凡的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有的只是普通生活的普通的片段。贾樟柯电影的张力,此时已经超越了某一阶段的、某种特定的、狭义的社会意义层面,而是触及到了最普遍的人性的层面。
北京是一座古老但又年轻的大都市,北京的街头有太多太多的外地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为什么高兴?为什么悲伤?为什么失落?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他们吃的是什么食物?住的又是什么环境?这所有的一切,都有着作为外地人而特有的特点,所以,世界中的那些外地人才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他们是外地人,是来这座城市讨生活的人。
世界中有着我熟悉的贾樟柯的思想,但是也有着陌生的贾樟柯的思想。他在思考着外地人在京城的生活状态的时候,思绪有了一点点的矛盾,个体生命空间的渺小、脆弱和稀薄以及城市的繁华富足忙碌在影片中纠缠着,矛盾着。
对于世界,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并不好,比不上贾樟柯的前几部作品,但是,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一个正在慢慢的扩张着自己的电影语言的贾樟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富有张力的贾樟柯,他的电影美学思想正被他的镜头语言所实践,同时,他的电影美学思想也正在慢慢的变革而趋于更加完善和完美,贾氏电影的未来将是更加的多资多彩而生动无比。
影片的结尾,没有画面,一片黑暗中,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的声音:“我们是不是死了?”“没有,我们才刚刚开始。”
生活才刚刚开始,对于生活,我们更多的是默默的接受,在生活中生活着,在生活中接受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