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窃拟浮生六问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是谁教你的“喜怒不形于色”?

    “宠辱不惊”一种能让人毛骨悚然的内在气质。

    它不像飞扬跋扈那般的粗俗,不像有仇必报那般的霸气,更不像有勇无谋那般的刻板。携带着这种气质的人,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冷漠。愤怒是它的内核,隐忍是它的表象,而它的目的却是那么的“仅此而已”好似一剑便可封喉一般,不动声色。

    这样的气质以仇恨为土壤,没有了仇恨,一切的有仇必报都不过是自寻烦恼。

    可是如今,像这样深邃而心怀野心的人到底有多少藏匿于虚幻的和谐里,是不为人知的。

    事实上,他们扭曲了厚积薄发来的内在含义,用错了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他们所熟稔的是这样的世界观:好似所有耀眼光芒的背后都必须沾带着污秽不堪,而且非如此不可。可怕的是,这种黑暗的观念居然被人们所默认,继而默许,最后默而效之。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看客”他们要体会更刺激的感受,比如“刽子手”

    是谁给了一个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们上了这样的第一课?

    是那些以卑鄙的观念支撑着自己的人、是那些声称只有“机关算尽”才能活下去的人、是那些以苟活者的姿态回首往事的人。他们总是用那些所谓的切肤之痛来告诉你,这样的活法能满足较多的人,包括你讨厌的和讨厌你的。我想问,如果活着只是为了讨好和顺从,那么愤怒和仇恨是从何而来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2、善变的问题与伪装的问题

    为了生活,或者说因为时间“变了”是一个不得不经历和面对的事实。残忍如是,悲伤如是,无关痛痒亦如是。“装着”是一个不吝尊严荣辱的“违心主义”可恨至极,卑微至极,亦可怜至极。

    窃以为,善变是性格问题,伪装是人品问题,二者不可苟同。

    “你变了”是对一个人失望的前一秒叹息。生活中,那些不知怎么地就突然变了的人,也许暂时令你无法接受,但你却会用“日子总是要过的”来安慰自己。怕只怕,还有那些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的人,慢慢地消磨着你,吞噬着你,直到你痛极了才肯喊出那句“你真的变了”这时便以你的心如死灰,来悲伤收场。

    而“你在装”则不同,它是对一个人人品的严重怀疑和鄙视。“装”字,里面涵盖了太多的委曲求全和卑躬屈膝。为了生活你可以忍,但是把“隐忍”夸张成“谄媚”就未免显得太寒颤了些。

    3、为什么越热闹反而越孤独?

    真正的孤独大多并不来自寂寞,寂寞充其量只算是“空虚”再加一些“闷骚”真正的孤独是那种无论身处何处,都好似感觉被一股极冷的寒意笼罩着,自己逃不出,别人也闯不进。想要温暖自己来吸引别人却又苦于没有阳光;想要冻结自己来隔离外界却又依依不舍、心怀眷恋。于是在孤独的世界里,又多了份矛盾和自卑,继而慢慢地往那极深处的寒潭里坠去了。

    这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你所看到的总是那么出乎意料,难以接受。但是世界并不会亏待你,他给了你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接受,而这期限就是你的一生。

    有的人愿以承受苦难为代价,有的人愿以牺牲拥有为成本,为的不过是与那个“智慧”打个仓促的照面。而大多数的人却是这样的:等到他们突然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恍然发现,对于智慧而言,尾随其后的居然是死亡。

    4、“怀旧热”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复杂情愫?

    一个人若是对于“过往”显得太过纠缠和不舍,其心事大多如此:不是没有可观的将来,就要曾有不堪的过去。

    一个时代若是对于“过往”侃侃而谈,喋喋不休,乐此不彼,那么这个“怀旧的”时代里必定充斥着太多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悲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