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明前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鱼言)这是一个提前告知的情景,人物将在宿命的力量下完成轮回。

    明就是明。

    清就是清。

    明嫁给清那年,刚满17岁。羞涩姑娘粉红的面颊,洋溢着新婚的幸福。天下着蒙蒙细雨,可是县里的先生给算过了,说那天是他俩的良道吉日。于是,头包羊白肚手巾的清硬是顶着细碎的雨水,将毛驴上蒙着红盖头的明迎回了村子。明淋坏了,当晚就开始发烧。 她看爹坐在大石头上闷闷的抽着旱烟。 那年一直大旱,可是清去迎明的天子里却下起了雨。

    清家里养的大黄狗在屋外断断续续的吠着。

    明是在村头的那口老井旁认识清的。那天爹赶远脚没有回来,家里一口水也没有。娘让明去打点水来。粗粗的麻绳很拉手,一个过路的后生一句话不说的走上前来换下明,拉上来两桶清澈的井水。

    明偷偷的用眼角打量那个年轻的后生,棱角分明的面孔,凸起的腱子肉,那一双透明的眼睛流淌着吸引明的东西,一种只有在男人身上才可以看见的沉默的力量。明用手捂住嘴,轻轻的乐着。两条大辫子在身后随着微颤。

    那个后生就是清。

    大黄狗不再叫了,夜凉了下来。 明躺在炕上,身旁的清一次次的为她换着誊温的手巾。

    明感觉到渴,但是她发不出声。她感觉自己在一片望不到边麦田里跑,天空上全是厚压压的乌云。她那双不合脚的纳底红布鞋不知道什么时候跑掉了,地面上碎小的石粒蹦进她的趾缝,磨出痛灼的水泡。可是,她不敢停下来。她感觉后面总有一双眼睛尾随着自己,还有凄凉的丧歌不时传入耳际。

    明跑着,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条河。明顿了一下,便毅然的跳了进去。河水很深很凉。不会水的明没有感觉到一丝恐惧,她竟然象那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漂在了水面。丧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止,那双尾随的眼睛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明拥抱着清凉的河水,漂向远方

    2

    (鱼言)这是清,对,就象每一个从那个年代走过的生命一样,压抑和愤怒将他的生活填满。

    村头的老树回响起乌鸦的凄鸣,天黑了。

    清和大伯把被地主家打死的爹埋在了临近淀子边的乱坟地里。爹前年借了地主几斗种子,本来想拼命干上一年,来个翻身。可是不曾想到天不遂人愿,偏偏闹起了旱灾,结果清一家颗粒无收。

    腊月里,地主差人把爹给带走了,一起带走的还有娘,只剩下清一个人守着那间遮不住风雪的茅草屋。

    清蜷缩在屋子阴暗的角落里,遍布疮痍的茅墙和窗纸在寒风的胁喝下摇摆着。没有油灯,因为点不起。所以清感觉屋外的世界格外的亮,那被月亮播撒下银光的雪面,就那样安静的覆盖着几个月前还干旱异常的大地。

    清推开木栅门,将手用力的在屋外厚厚的雪面上一掠,然后贴近嘴边伸出舌轻轻一挑。湿湿的。

    雪化成了水。     爹和娘再也没有回来。

    大伯告诉清,地主让爹去邻县的远方叔爷家借钱交租子,把娘留在自己家作押。说是等爹回来还了租子就放娘和他一起回去。可是等爹将好不容易凑来的钱摆在地主家那张猩红色的贡堂桌上的时候,听到的却是清的娘已经跳井自尽了的消息。

    地主婆跑过来,指着爹的脑门破口大骂娘是个狐狸精,说不仅不老老实实的把租子交出来,还竟敢找上门来勾引别家的男人。爹一下子就全明白了,为什么地主偏偏要挑黑夜把他们找了去,又为什么让爹一个人去邻县借钱而单单扣下娘。爹的血气一下涌上了脑门,随手从麻腰上抽出镰刀照着地主的脑袋挥了过去。地主吓的一步窜到了屋外,大喊救命。爹也紧跟着追到了屋外,但迎着他来的却是一排齐刷刷的子弹。     爹就这样死了。死了,手里还紧握着那把镰刀不放。

    娘就那样的死了。用井水洗刷着自己在这个世界经历过的。

    清还活着,清睁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望不到边的雪。

    那一年,清七岁。

    3

    早春,积盖了一冬天的雪被子开始融化。湿漉漉的田埂开始有不安分的绿芽冒尖。丧父丧母的悲痛象是春天的风缓缓而坚决的在清的心中吹出仇恨的种子。

    家里的茅草房被乡团一把火烧掉了,什么都没有剩下。清的父亲死后,伯父在村子里处处受刁难,迫不得已,带着伯母和三个孩子踏上了通往关东的路。清没有走,他强拧着留了下来。他只紧紧的将父亲死时留下的镰刀插在了麻绳里。

    地主在让清和伯父来收尸的时候,鄙夷的将那把镰刀甩在了地上。

    清无处可去,村子里的人家都不敢收留他,因为他是父亲的孩子。

    清在离村子很远的山坳子发现了一座破旧佛堂,看样子是好久没有人来进过香了。这乱世,人们除了苟且或蹂躏,不会再有别样的信仰。

    堂子里有尊破败的佛像,左耳垂掉了大半,脸颊上坑坑洼洼,向上翻起的手掌擎起的是断折的手指。佛堂的窗棂子被木虫啃的不成样子,破裂的窗户纸在风中摇摆。

    清将拣来的草席子铺在佛像莲花座的后面,晚上,外面的风鼓进堂子,呼呼的打着转,堂梁上的蜘蛛网不停的摇曳。

    清将破烂的棉袄裹了裹,用手握紧了腰间的镰刀。

    不知何时,他看见父亲在不远的地方木然的站立。清站起身,向父亲走去,风鼓啸着,吹起路旁还未消融的雪屑。

    父亲望着一步步走进的清,不做声。

    当父子二人面对面肃立的时候,父亲抽手拔出了清腰间的镰刀,紧接着向自己左手掌砍去。

    清愕然。

    4

    清开始习惯于在路上奔跑。

    那是一条由人踏出的小路,旁侧是翻滚着早春水沫的漳子河。

    草鞋在飞奔中开线,断裂的草绳无望的被清的脚掌遗弃在路上。

    漳子河在早春解冻,浮在河面的大大小小的冰块顺着上流注入的春水向下缓缓的流去。冰块开裂的声音让清想起了燃烧中的茅草房。

    当乡团的火种将茅草房点燃的时候,清的心中有一股流动的声音在回响。火中的茅草开始腾跃,半空开始飘浮黑灰色的烟末。

    几根支撑顶子的碗粗的木头被烧成了炭,风一吹,开始坍塌。

    哗啦啦的巨响,然后是腾起的灰尘和雪末。

    清将腰间的镰刀柄握紧,瘦削的脸被火光映衬出火铜色。

    奔跑的清试图忘记那晚火光中的情景。于是他开始咆哮,开始狂野而迷乱。但是河中冰碎的声音总让他清醒并且难以遗忘。

    于是不停的,奔跑。直到脚掌磨出钻心疼痛的血泡。

    风被清带起,掠过破旧的棉袄,碎烂的棉絮开始飘散。

    奔跑中,融雪后的春天降临,清将脚步顺着漳子河延续。

    5

    奔跑中,融雪后的春天降临,清将脚步顺着漳子河延续。 北中国春天来到的格外明显,风开始变暖,连未及融化的雪末也开始变得瘦削而可爱。好像没有什么预兆的,太阳开始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了。

    清用自己的脚步跨越了几载的噩梦,稚气渐渐褪去。他参加了一支据说是为劳苦大众说话的队伍,扛起了一杆打一颗子弹就要拉一回栓的长枪。经历了几场不大的仗,对方是伪军和乡团,吃油团喝烧酒的那帮人。     一天,清被拉去见了一个级别很高的首长,挎着很少见的盒子。首长和蔼的叫他坐在火炕上,像唠家常似的和清聊起了家里的事情。清好不容易变得平寂下来的脑海再次被掀乱,那场大火,那口井,还有那排扫过爹身体的子弹。清的眉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头开始微痛。

    首长似乎看出了什么,将一双大手按在清的肩上,说:“组织上现在有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你可以回到你的家乡了,而且,你可以为你的父母报仇”清的脑筋一顿,疑惑的目光投在了首长的脸上。首长微微一笑,然后用力的向清点了下头。

    村里的人满是疑惑的望着这个年轻的后生,背上搭着钱袋子,牵着一头黑灰色的毛驴,头上裹着崭新的白羊肚手巾。清来到了那个曾经在他噩梦中无数次出现的院子,微笑的踱进高高的庭屋。地主的儿子敬若上宾一般的将他迎到红色的贡堂桌边,杀死爹的地主去年冬天被一伙绑匪撕了票,他的嗜烟如命的儿子不到半年就将家底花了个底朝天。

    清将钱袋子取了下来,将一搭大洋摊在贡堂桌上。地主儿子喜笑颜开,伸手将大洋装到了自己的口袋里,然后背起早已经打好的包裹走出了院子。清站在屋子门外的大青石台阶上,看着院外围着的乡民,眉头紧皱。

    天开始暗了下来。

    清蹲在院子里的青井旁,望着倒映着月影的井水发呆。那化成水的雪,飘浮在河面上的大块浮冰,在春天里奔流着的漳子河,还有这口和死去的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青井,开始一幕幕的反复在他脑海中穿过。

    水里会有什么?

    6

    (鱼言)这不是命运开的什么玩笑,有的时候,我们愚蠢的妄下定义,但不知,自己才是最应该检讨的人。

    有些事情是出乎意料的,当清喜笑颜开的走到日本人面前的时候,乡民都愕然不已。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清不仅仅走到了日本人的面前,而且还出任了听命于日本人的伪村长。

    那是个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年代,太多的悲情压抑在人们的心里,人们开始惯于沉默。当清从乡亲身边走过之后,开始有人朝他背影吐口水。因为,他的叛节,他的遗忘。

    一对对的日本人从北面进入村庄,然后向更远的南方行进。清找人杀鸡宰猪,还有烧酒和油团。日本人对清的安排感觉很满意,于是夸奖他是共荣纲领的忠实执行者。清还是那样的喜笑颜开,然后是更加殷勤的递烟倒酒。

    清被请到附近的村子推广建设共荣的经验,还被请到县里和日本军队的头头们见面,于是从未离开过中原大地的他也吃上了日本的寿司,看到了日本艳丽的歌舞伎。清是被日本人派车送回村子的,那黑色的车子前面插着的膏药旗的颜色,就象是父亲死时流在地上的血。

    清成了县里的红人,因为他对日本人的死心塌地和共荣事业的积极用心。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在清走过他们身边的时候,一律鄙夷的眼神。清成了百姓们吓唬孩子常用的话语--你要是在哭,就把你送到那个遭千刀的清那里。彼此翻脸咒骂了也常常会说--你生个孩子就跟那个狗腿清一样。

    清从没有对这些人怎么样,尽管他有很多的途径知道百姓对他的议论和诅咒。他依旧对日本人毕恭毕敬。但当他一个人穿过那条熟悉的村子里的黄土路时,面对乡民冷漠甚至仇恨的眼神,他只是沉默,从不恐吓和争辩什么。

    漳子河的水还是不停的向远方奔腾,一对对的日本人跨过它,向南方行进。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些人到南面去做什么。那方土地,会陆续出现更多的清,更多的日本军车的车辙,更多的黄土路,更多的沉默和仇恨。

    7

    又一个冬天来到了这个世界,风呼啸着掠过北方的大地。掉光了叶子的树分散在田埂和路边,行人总是匆匆的穿越过白雪覆盖的平原。

    清,刚刚送走一批发往南方的日本人。那个领头的小个子抓着清的手咿咿呀呀的唱着日本的民歌,一边唱一边流泪。听小个子身边的中国翻译说,小个子的妻子和儿女去年的冬天在美国人的轰炸中死去了。清什么也没有说,他只是点点头,然后转身去招呼别的日本士兵。

    当日本人走后,清独自一人蹲在院子里的那口井边。斑驳的井沿雕琢着龙凤呈祥的浅镂花纹,墨绿色的青苔附着其上,在寒冷的冬天执著着自己生命的延续。清伸出手,轻轻拨弄着那些青苔,一些苔末粘在了他的指尖,细细一碾,便粉碎无踪。清苦笑片刻,站起身,在院子里的雪地上反复的走着。他的脚印和那些已经离去的日本人的脚印纠缠在一起,使白雪不再纯洁。

    清,一个人,守着空寂的宅院。自从购置了地主家的这处房产,他便在县里开了间不大不小的当铺,也赚了一些钱。可是,他没有取妻也不逛窑子。他赚的钱除了用来购置招待日本人的东西,便很少再有花销。临近乡里不少的富裕人家托媒人说媒,都被清淡淡的拒绝了。     春节。乡民们开始张罗着过年。尽管是动乱的年代,沉默的人们也还是在苦中作乐。有的人家在院子的大门悬梁挂上了破旧的红灯笼。富裕一点的会给孩子在集上购置一些廉价花布,缝制一件过节的棉袄。清走在热闹的集市上,只是买少许的散烟草和烧酒。他会微笑着将钱放在店家前边的铺子上,自从作了村长,清再也不会碰店家们的手。

    好冷的冬天,只不过节日的气息带走了些许阴冷的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