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之逆袭悲剧人生_分卷阅读_44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亲兄弟都一点不留情,这都报应在皇后身上,没见着封一个死一个。

    且不知怎么回事,今年冬天格外的冷,北边一些寒冷的地区据说都出现了大雪封山、房屋被压塌的现象,这雪灾也真是愁人,特别是偏僻贫困一点的村落,都是茅草屋、土坯墙,大雪积的厚了很容易倒塌,埋上几个人也不算稀奇。

    雪灾冻死、饿死的人有时可一点也不比水灾旱灾来的少,只靠朝廷救济也是杯水车薪。

    皇帝自皇后病逝就没睡过好觉,又忧心受灾地方的百姓,生生熬的眼睛都红了,平日里吃饭也没胃口,太子劝都没用,可把贴身伺候的德全给急坏了。

    目前除了贴身伺候的人,贾赦跟皇帝接触的最多,德全就悄悄地请贾赦帮忙,看能不能劝劝皇上,再这样下去身体就要垮掉了。

    贾赦不太会劝人,只知道现代的时候大部分人心情郁闷了就大吃大喝一顿,吃饱喝足什么烦恼也能暂时忘掉。就准备找个机会能不能让皇帝去食客来吃一顿,也算出宫散散心,最近的皇宫太过压抑,贾赦待的都有点憋闷,别说整日里吃住、办公都在这里的皇帝。

    考虑到雪灾,古代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产量太低,大部分百姓辛辛苦苦一年交完杂税,剩下的勉强混个肚子圆,这还是在老天爷心情好的时候。

    要是碰上个什么灾,那可真是好几年都缓不过来,饿死的不知几何。贾赦印象里玉米、土豆、红薯这三个高产的作物差不多都是明代传入,一直到清代后期甚至民国时才慢慢重视起来,开始大面积种植,之前只是些小范围地区小打小闹。

    据说红楼梦的历史背景映射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可是现在这里却是大庆朝,应该是个架空的朝代,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已经存在。

    先不管有没有传进来,总可以先告诉皇帝找起来,大庆没有,可以再去东南方海域那边寻找,真能找到,最起码百姓的口粮这一块就能增加不少。

    于是在一个天气不错的午后,小寐醒来的贾赦就跟皇帝说,梦中看到有三样非常高产的作物,分别叫做玉米、红薯、土豆,那个世界已成为人们桌上常见的食物,据说比小麦、水稻都好耕种。

    特别是红薯土豆不拘于土地好坏,甚至在石头众多的山地产量都非常高,收获后还能储藏很久。

    贾赦又将样子画在纸上,甚至标上红薯、土豆其他的各类叫法,以方便寻找。这次提出来的东西皇帝比之前的玻璃更为重视,这毕竟是关系到民生的问题,真要有这样的东西存在,那大庆有多少百姓能吃饱,又有多少百姓能免于灾祸。

    皇帝拿着纸张的手都在隐隐颤抖,听贾赦说可以先沿着东南海域那边寻找,皇帝立马招来暗卫首领,传令下去,各地暗卫加派人手寻找画中之物,尤其东南地区不要漏过一个地方。

    有了这样大的一个喜讯,皇帝心情也明朗许多,之前还在头疼雪灾过后百姓的粮食问题,立马就有这样的好消息,鉴于贾赦之前提供的东西都顺利实现,皇帝坚信这些作物定能找到,只是时间问题,大不了派几艘船出海寻找。

    举一国之力还怕找不到吗?

    皇帝有时候都在怀疑,贾赦或许是上天哪位仙人转世,或者是哪个精怪附身,才能一次又一给自己乃至整个大庆朝带来惊喜,这些年的密切监控和长久相处,皇帝自问对贾赦比较了解,知道他没有多余的心思。

    只是神人托梦,这么些年了,皇帝越来越觉得这个说法不靠谱,罢了,既然瞒着肯定是有苦衷,相信总有一天贾赦会愿意吐露实情,自己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

    ☆、酒后

    趁着皇帝心情好了一点,贾赦就提议出宫散散心,食客来最近研究了几样新的菜式,可以顺道尝尝,而且食客来后院建了个小的玻璃温室房,里边有各种新鲜的小蔬菜,可以亲自体验一把农家采摘的乐趣。

    自打玻璃温室出来,皇帝还真没有亲眼见过是什么样,只是冬天里各类时鲜的蔬菜水果再没断过,这话头一提,倒真来了几分兴致。

    君臣二人换好常服,贾赦因着一天里大半天都在宫中,办公的小偏殿就备着一两件常服,换着倒也方便。两人收拾妥当就带着德全出宫,德全照例贴了一缕小胡子。

    贾赦也跟随这里的潮流蓄起了时下最流行的胡须,只不过他不喜欢太长的美髯,留的偏短些。没办法,不留胡须像他这个年纪只会让人想起太监,毕竟面白无须嘛。

    虽然贾赦觉得留了胡子自己从一个脸嫩小鲜肉变成了一个中年大叔,可是为了避免被误会只得从了,其实内心哭唧唧,我只想显得年轻一点啊。

    很快马车就到了京城最热闹的街道,这里距离食客来也不远,就此下了马车准备逛逛,陪着皇上看看京城百姓的生活,同时也打发人去食客来提前通知贾义,将后院清场,准备好一应吃食接待贵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