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路走到宫门外,倾阳长公主在前,梳茶一人恭恭敬敬跟在后头。

    “邢尘?”才刚到宫门,远远就看见一个侍卫打扮的人稳稳站在冷风中。

    倾阳长公主挑了挑眉,眼光瞥见宫门口守着的守将。邢尘果然是家养的侍卫,几个严格来说同是侍卫的侍卫站在一起,竟是邢尘最是挺立不凡。

    不过这个当口,她也没让他等在宫门口。府上一众大大小小事情要管,进宫伺候的事情她一向只让梳茶一人跟着。

    “殿下。”邢尘见倾阳长公主从宫里走了出来,连忙凑上前行了个礼。

    “我没让你在这里等我,还是府里太过清闲了?”她问。

    邢尘眉宇间有着急之色,压低声量凑到她耳边:“漱玉斋先生着属下只要一见殿下从宫里出来,便请殿下即刻到漱玉斋。”

    “说是有十分要紧的事情,耽搁不得。请殿下一叙。”

    “他们会有什么事儿啊,”梳茶纳闷:“殿下才刚刚从朝会上下来,总该回府歇歇吧。”

    倾阳长公主站在宫门口,来来往往的行人已经少了不少。她也纳闷,漱玉斋的昱先生不像是如此沉不住气之人,况且他们两人的交情不能为世人所知,因此一直都是通过邢尘传信。

    多么要紧的事情非要当面一叙?

    “既然昱先生这样说,想必是十分要紧的事。”她看向不远处似乎是邢尘刚刚来时牵的马:“你们俩坐马车回去吧,我骑邢尘的马过去快些。”话音刚落下立刻翻身上马。

    身后的邢尘和梳茶还愣在原地。虽说都知道自家主子聪颖,先前在护国寺的时候还拜过隐居于世的高人为师,骑马射箭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可自从到了兴州城之后,两人就再没看过自家主子难得如此匆忙。这久久一见,连带着两个奴仆也异常疑惑。

    她的确许久没有骑过马,所幸手法还没彻底忘记。想想自己刚刚在宫门口似乎着实有些失态。

    “老奴参见殿下。”漱玉斋外,第一次领她入院的老人家似乎知道她要来,一早便在门口等候:“我家主上让老奴直接引殿下入崇阳楼阁。”

    “好。”看来的确是了不得的要紧事。她跟在老人家身后,装作不经意地问:“老人家可知昱先生如此着急请我来,究竟有何要紧事?”

    老人家的步伐依旧:“主上的事情老奴一向无权过问,”眼见过几日便是元旦,漱玉斋内却全无喜庆的气氛,那边老人说:“但老奴嫌少见我家主上如此着急,想必着急请殿下来,的确是有要紧事相商。”

    进到内院,老人家依旧只送她到院外。而面熟的侍卫依旧在门廊外站着,桐树落下树叶落在她披上的狐裘上,肩上。

    经过侍卫身边,侍卫还对她微微一拜。她早前便觉得昱先生的这位侍卫也很是不凡,虽然不似她府上的邢尘要和蔼可亲不少,却平添一股肃气。

    她推开门廊边的门,门帘后的男子似乎案上放着什么书。

    “先生如此匆忙让邢尘等在宫门口,想必是有要紧事吧。”她说。

    昱先生抬眸,眼前的女子身着朝服,发上隐隐有步摇在晃,却一点也不见累赘之态。他轻轻抬手指了指一边的矮桌,矮桌上热腾腾冒着烟,是在煮茶:“坐。”

    她坐了下来,看见矮桌上冒着热气的手炉便欢喜地捧在手里。她一向很是畏寒,纵然这几天已不像前几个月那般寒冷,却也不见暖意。

    猛然地,她想起眼前人不是声称有很是要紧的事十万火急地将她引到此处,这一副闲情雅致又是要做甚?

    “今日在朝堂上,可一切顺利?”他轻啜一口茶,他没那么畏冷,身上着实单薄得很。

    “托先生之福,一切如我们所料,分毫不差。”她说:“先生好手段,倾阳自觉遥遥不及。”

    这倒是实话。她一向自负自己所料皆分毫不差,却似乎永远都看不懂眼前人所要所想。好比在朝堂上礼部尚书之举,她的确全然不知。她可不觉得礼部尚书大晚上的如此善心,得知小庙着火还亲自沐着冷风只为一探究竟。

    她知道高太后和梁国公的根基尚稳,这一敲打不过是敲打罢了,成不了什么气候,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她也不过想折掉户部和大理寺这两个甚是碍眼的喽啰。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户部尚书,哦不,如今是前户部尚书刘墉了,对梁国公何等忠心,且两人在蜀州的那些勾当她也着实看不下去。那大理寺更是碍眼,前些日子与梁国公府结亲后,便死乞白赖地缠上人家。

    如今仅凭一个案件,能同时除掉户部大理寺两个最是忠于梁国公的大人,她已经觉得极好。

    但直到她在朝堂上看见礼部尚书蒋乘辅拿着刘墉那所谓的账本和梁国公吵了一架后,她才反应过来一切不过是眼前昱先生的手笔。先是让梁国公高远真的将刘墉从大理寺里劫了出来,刘墉自然会觉得自己已经逃过一劫。对刘墉而言,只要保住性命,日后还怕没有东山再起的时机吗?

    而对于梁国公而言,他不过想要得到刘墉手里拿来威胁他的那本账册,只要账册到手,刘墉是死是活便与他梁国公府上上下下没有半点干系。他也不介意他活着,一个在明面上的已死之人,谁会相信他说的话?

    等到两人都觉得事情已经不可能有变故,都放松警惕之际,再请皇帝突然提审刘墉,皇帝和百官自会发现现下关在大理寺的人并不是刘墉的正身,把大理寺卿汪知敏拖下水也显得顺理成章。

    可她没想到,眼前之人竟然不声不响地就安排了这一出。若是无人找得到刘墉,自然没什么,最多也不过治大理寺卿汪知敏一个渎职之罪。可刘墉死得如此恰到好处,证据出现得恰到好处,蒋乘辅发现得恰到好处,要说此事与梁国公没有一星半点的关系,试问谁信?

    虽说证据尚且不足,但要让一个一等国公背上这些污名,让臣民百姓皆对他有所怀疑,让梁国公自己百口莫辩。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