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余秋雨争论的对话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记:前段时间,余秋雨的一场官司又引起许多网友关于余秋雨话题的争论,下面便是本人在某论坛与哈余族、抨余族们对话的部分内容。孰是孰非,留待众人评说。

    苍白的夜:

    余秋雨!能不能安静点

    名人总会有点名人的派头。名人的名气大了,脾气通常也会跟着大起来。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就拿余秋雨来说吧。好不容易在媒体上清静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官司可打了,可他偏偏又要弄出个律师“声明”来。如果是正常的声明倒也罢了,关键是余先生这则名为不起诉嫉妒者的“声明”完全是以一种大赦天下的口气来声明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君临天下的霸气。

    我不怀疑,被余先生送上法庭的众多他所谓的法盲中,的确有一些采取了不正当的方式,但他们批评的真实目的绝不象余先生说的那样,是出于“感到失落和嫉妒”我相信绝大多数是出于善意和正义才批评的。

    忌医讳疾的危害想必余先生比我更了解。既然人无完人,那么总会有人批评。一个经不起批评的政府是软弱的政府,一个惧怕人批评的人同样是一个脆弱的人。如果有一天没有人批评余先生了,他再也找不到起诉的对象了,未必是好事,很可能是人们不再和他一般见识了。

    秋雨无言:

    欣赏仁兄的风格。现在讨伐余老师的文章很多,这么尖锐赤裸的不多。

    其实余老师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苦衷,那些评论家根本对他的事情不了解,有的甚至没认真看完一本书。

    前几天打电话给余老师的助手金克林先生,询问先生的近况,其他的内容都忘了,只有一件小事还记得:一位出版商做一套小说,内容有些与上海宝贝很类似,请先生为这套小说作序,并拿出了6万元的润格。结果被余老师拒绝了,这位书商便从网络上网络了几个打手,通过关系在些2、3类生活类报纸上刊发。有些内容连余老师自己都看的忍俊不禁,连搭理的兴趣都没有。

    现在对余秋雨的争论很多,我觉得看一个人还是综合看比较好,作为学者和作家,看就看作品,何必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呢?

    说的不对的地方,先生海涵。

    东方龙:

    余的才气是不容否认的,不过,余成在才气,败亦在才气。

    他的散文为了刻意表现“文化散文”、“大散文”的气度,以至于走到越来越做作的地步。其散文上的滑坡,很大程度上与其做人的浮华做作、善于表现应该说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大概也就是文如其人的道理吧。

    有人拿他与其本家余光中老先生作比较,真的很有启发。为什么余光中老先生就那么令人肃然起敬呢?看看老先生写的听听那冷雨,哪里有半点的装派和做伪?

    东方龙:

    可能有些言重了。客观说,余对戏剧理论的贡献应该肯定,余在当代散文史上也应有其一定的地位“哈余族”从另一面所看到的余自然也有其真实性。只是这却并非是余的全部,所以要想让所有人都象他们那样来理解余是不可能的。

    秋雨无言:

    余先生的作品就摆在那里。余先生是学者、作家,戏剧学家,而不是文字专家,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

    如果有人把目光聚焦于几个具体的文字的错误、聚焦于一些难以澄清的历史细节,并在此纠缠不休,那他的眼睛就有问题了。试问,中国的哪个文坛巨匠,如果单从文字、标点符号等细枝末节来研究,谁会没有一点错误呢?美璧尚有微瑕。

    风物长宜放眼量,看人读文,还是大处着眼。

    王秀华: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