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己丑说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农历己丑牛年将至,按惯例又到了说牛的时候了。

    牛,曾是牧童的伙伴,曾是农民的朋友,曾拉动木犁铁铧犁出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曾以自己的坚忍勤劳,和坚忍勤劳的农民一起度过几千年的苦日子。牛,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温和驯良,深受人们喜爱。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当代大画家齐白石自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的横幅“老黄牛精神”成为人们对牛的赞美。

    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使得牛比任何动物都光荣。可以说,牛是最受人喜爱的“自然生灵”它不但能耕田、运输、拉磨,甚至连战争,都有它的身影。牛身体提供的东西也是其他家畜所不可比拟的。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为食品,牛皮作为原料,牛骨牛黄作为药材。当然,牛粪还是很好的肥料。

    牛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中。说明人类很早就与之打交道。古时,多为狩猎野牛,食用其肉,或把牛当作祀奠仪礼上的祭品。礼记中有“祭天子以牺牛”以及“中央土,食稷与牛”之说。后来人们发现牛能拉车,于是“肇牵车牛”、“服牛乘马”牛便成了古人的驱使之物。相传老子出函谷关时,骑坐的便是一骑青牛。在部族间的战争中,驱牛狂奔,冲撞对方营垒,也是一种犀利的进攻性武器。战国时.田单使用“火牛阵”破敌制胜,作为战例被写入史册。人们正式利用牛的畜力为人类生产服务,是从汉代兴起的。汉书记有光武帝多次下旨号召农人养牛。并训令地方官吏指导农人使牛。很快,牛只进入了农民的家家户户。从此育牛、牧牛、役牛成了农事中重要的日常工作。人与牛也产生了相互依存的深厚感情。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俚语,是我国封建时代农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理想境地。老婆、孩子、土地与牛,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牛是农人的重要家庭成员之一。土地是生活的依据,牛是衣食的保障。“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宋代梅尧臣耕牛)牛耕作在崎岖坎坷的山谷,异常炎热的天气,耕作时劳动的繁重艰辛“破领”“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牛不仅耕作勤劳,还有对众生贡献很多,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牛不但辛勤耕耘,还有运输功能,使农人倍加喜欢它。唐朝元结的将牛何处去中写道:“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这里没有点出是牛主人还是牛与“田父”、“牧童”相伴相欢。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示了牛性情的温和。这是何等温良、宽容和友爱的自然生灵啊!

    人们称放牛的孩子叫牧童。诗人和画家常把这种活计当成潇洒快活的行径写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