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而在得知韩翔竟是大齐的太子之后,那小伙子果然停手,还很是费解。安西王早已明白,自己并非眼前这人的对手,见他愿意停战,当即不敢再做挑衅,退回到了韩翔的身旁。
而交谈之后韩翔才明白过来,敢情这小伙子还真不是来救驾的。原来他是当地的一个孤儿,带着一帮兄弟们占山为王,虽落草为寇,但并非穷凶极恶之徒,相反还护一方百姓安危,常年抵御西域劫匪的侵袭。
这几日,他见一伙强人劫持了皇家卫队,又是自西而来,只道是西域的匪徒,又来侵扰内地了,这才率手下杀上山来,想要驱赶他们。不想机缘巧合之下竟救了大齐的太子,当真是造化弄人,天不亡韩翔。
事情说明白了,双方也不再争斗,那人就准备带着手下离去了。而韩翔和安西王都亲眼目睹了这人的盖世武艺,前者心生惜才之心,加之西境边防过长,仅有一个安西王难以护住大齐的西垂门户,何况此子天性纯良,并非恶徒,因此出言相邀,希望这人能为朝廷效力,也算是给他和他的兄弟们一个名分,不用再落草为寇了。
韩翔能言善辩,三言两语说的这人果然心动。毕竟占山为王也不是他们的追求,加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若自己执意拒绝,朝廷心生怨气,再派高手来剿,那就得不偿失了。
况且自己和手下这帮兄弟们也不好一辈子都这样,而从军之后他们更能名正言顺护卫这里的百姓,更能光宗耀祖,造福后人,何乐不为呢?
如此一番思索,这少年打定了主意,当即拜谢太子圣恩,愿从军入伍,以己之身,护卫国土。
韩翔见状大喜。此番之事,自己不仅化险为夷,更为大齐西垂招揽一猛将,当真是双喜临门。
韩翔带着少年进京面圣,路上两人交谈中知道,此子天生神力,自幼被师父抚养,父母不知何人,只是其师在山门处捡到他时,襁褓上绣了一个“萧”字,料想这该是他的父姓。而其师因其“勇不亚许褚,武更胜典韦”,这才为他取名,萧褚韦。
回京之后,耀帝见太子安然无恙的归来,心中喜不自胜。而韩翔在上报完此番出使西域之事后,果真举荐萧褚韦,并在大殿之上将其人之勇武,武艺之高强尽数道来。耀帝和皇叔韩煌听后,都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兴趣,宣其进殿面圣。
萧褚韦面圣,百官见他竟是个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郎,对韩翔的话难免有些质疑。而眼尖如韩煌,却是看出了这少年郎一身气概,绝非浪得虚名。而后在耀帝的授意下,韩煌竟向萧褚韦提出讨教一二,意图亲自考验他的身手。
萧褚韦自然不惧,且即便是迎上眼前这个号称是大齐战神的镇北王韩煌,也丝毫不露怯意。二人开始比试,其过程让百官震惊失色。韩煌可是为大齐打下了半壁江山的战神,其武艺之高,军中无人能敌,且放眼天下,能与他相较的也不过寥寥数人。然而就是眼前这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郎,在和韩煌的比试中,竟完全是占据了上风,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百招过后,耀帝见韩煌逐渐不支,为顾全镇北王的面子,及时叫停了二人的比斗,并设宴款待。韩煌虽未败阵,但心中有数,萧褚韦武艺之高,更胜自己,因此对他也很是佩服。宴后耀帝封萧褚韦一等“勇武侯”,驻军“朔回城”,领兵三万镇守西南边陲。
自此以后,西南添一大将,西垂稳固。吐蕃诸部中,偶有野心之辈挑衅大齐边陲,也都被萧褚韦尽数歼灭。其人之勇武,确是当世难寻。
“之后,建德初年吾皇南下出巡,路过南诏之时,吐蕃诸部中有野心之辈妄图挑起中原和西域的战事,竟聚众攻之。其时陛下被困‘方山’,众将救驾不及,我大齐险些倾覆。幸有一小将率部出击,领兵一万,自‘朔回城’救驾而去,大破敌军三万,斩杀大将无数。更有传闻,其一人一骑,九进九出,杀得贼寇溃不成军,鬼哭神嚎,这才救出了吾皇陛下。此人正是勇武侯萧褚韦,事后陛下感念武侯两次救驾恩情,特封其为一等“战国公”,领西方擎将,与安西王共守西垂。”
青城向欧阳岚诉说着战国公萧褚韦的过往,言语间尽显仰慕之情。青城最爱结交英雄,而战国公萧褚韦算是这天下一等一的英雄了,因此青城对他的事迹了然于胸,若有机会更乐于结交此人,却不知欧阳岚为何特意提醒。
不等欧阳岚解释其意,雷影突然火急火燎的跑来,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眼见于此,青城眉头一挑,似乎猜到了一二。
“少主,疆王将令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