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隧道中建构“穴”设置门和关锁的机关,要让狗能够在其中往来行走。每个隧道中放一条狗,狗叫就说明有人。
在炉灶中,放置砍切成一尺一段的艾草与木柴。先垒石砌成灶壁,对着
隧道把木板拼接好。
打井要紧靠城墙的基础部位。每三丈远掘一口井。要根据地形的宽窄打井,谨慎不可大意。城基深而洞口位置高,那么隧道开凿就很困难。在城墙下掘井三四口,把蒙了皮的坛子装入井内,将耳朵贴在坛口静听地下传来的声响。确切弄清了敌人隧道的方位后,就从城内打隧道与之相对。敌我两方隧道快要接通时,一定要用坚硬的材料做成冲杆,以成颉皋,冲杆上装有锋刺的斧头,命令三个勇猛有力的人使用颉皋冲击敌方隧道土层,一旦打通,就将十几担糠、屎之类不干不净的东西灌入敌方隧道。把人员紧急埋伏在隧道井中,在上面堆放七八捆艾草,用大盆盖上井口,不要叫烟火上冒旁出,在旁边装有风箱,迅疾地向敌方隧道鼓烟。
用车轮扎成“轒辒”用木头连成一体,将麻索浸湿涂上泥捆扎车轮。用铁链将轒辒悬挂在敌人进攻的隧道口。铁链长三丈,一端结成环,一端安上挂钩。
穴高七尺五寸,支柱与支柱之间的横向宽度为七尺,纵向长度为二尺。支柱下面垫上垫块,两个支柱上端共一个顶板,名叫“负土”下面也都一样垫上垫块,顶板“负土”要横着安放。支柱二围半粗,一定要将顶板装牢,柱与柱不要相交。
每条隧道口设两个灶,灶上都要盖上瓦顶,安排小吏和帮人各一人掌管,一定要备足了水。阻塞隧道口的方法,是采用两个车轮扎成轒辒涂上泥,按照隧道的宽窄情形,让它在隧道中四五尺处的地方用绳索悬挂起来。当攻打隧道的敌人抢入我方伏门时,就转动悬挂轒辒的辘轳,放下轒辒堵住敌人。砌筑能容下三大团艾草的炉灶,使敌方的突击队员进入我方伏击圈,我方隐伏在突门一边,守住风箱不可离开。隧道中使用的短矛用铁铸造,长四尺半,大小与“铁服说”相同“铁服说”就是古代兵器中的“酋矛”和“夷矛”两种矛。在离隧道口一尺处掘进时,要倾斜着,向下打到地心,所用矛长七尺。隧道中装置环索供上下牵引,每条隧道安装两种这样的环索。
在城下掘井,等到井快要穿通时,就站到版上,向旁边斜凿,凿完就移动坐版开凿另一边。颉皋做成两端,旁边栽立柱,把钩子安装在两头。打隧道者每队五十人,男女各半。打隧道要用能装土石六竹箕的传运工具,用绳子兜住底部,可以提起将土倒出去。隧道工程中止后,每条隧道里凿有供休养的洞垒,由七人在其中守护。建大屋一间,专藏打隧道的各种工具。为阻止敌人打隧道,先捡取护城河边的木石瓦砾撒散在城墙外,城内开挖壕沟,深度打到冒出地下水。在快要接通敌方隧道时阻击敌人,要制造铁斧,斧头连同斧柄共长四尺,不过不必多造,只要够用即可。如果敌人挖隧道,我就以相对的隧道应战敌人。
还要制作长四尺的铁钩巨,也不要多造,够用即可。隧道与敌方接通时,用这种武器钩打敌方兵士。短矛、短戟、短弓、短箭也不必多造,够用就行了。敌我隧道一接通,打隧道的人就可以拿它们与敌人战斗。在隧道里还可以使用一种叫“金剑”的武器,因在隧道中使用,只长五尺,要有装柄的孔眼,用木做柄,木柄上手握的部位刻上浅槽与齿纹。
再备制一些容量在三十斗以上的大瓦坛,埋放在井洞中,每三丈一个,用来听取敌人挖隧道的声音。
挖掘隧道,高宽各八尺,妥善立好支柱,安置好炉灶、牛皮风箱以及瓦钵等物,每条隧道都备有两套。灶中装满藿香、艾草等,敌我隧道一通,立
刻烧烟薰敌。
用金属制作斧子,木柄三尺长,每条隧道备上四把。制备盛土用的竹笼,每条隧道要备四十个,锄头之类四把。配备斧头、锯子、凿子、大锄等工具,数量只求够用不需多。配备大剪刀,每个隧道四把。制做中等大小的盾牌,高十尺半,宽四尺。制备横放在隧道中阻敌的大拼板。再预备禾杆,麻梗,不必贪多,够用即可,用来照明。还要配备一种名叫“醯”的酒,敌人攻来用烟薰,这种酒用来救护自己兵士的眼睛。眼睛的薰伤一解除,我方兵士就赶紧向各方开挖隧道。用盆装上“醯”放置在隧道里,大盆不要少于四斗的容量,假如烟薰了,就低头看盆中的“醯”酒,以便保护好眼睛。
注释
(1)备穴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战术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讲述如何防备敌人用打隧道来攻城的战术方法。
(2)“或”应作“城”
(3)“顺”应作“幎”
(4)“月明”应作“瓦窦”
(5)“五”应作“亘”
(6)“穴”应作“内”
(7)“”应作“埻”
(8)“百”字前漏一“重”字;“十”应作“斤”
(9)“每亦熏”应作“毋下重”;“什”应作“斤”
(10)“五百”应作“吾”
(11)“伯”应作“倚”
(12)“”应作“窜”
(13)“独顺”应作“绳幎”
(14)“连”字后疑漏一“版”字。
(15)“上”应作“下”
(16)“”应作“甀”
(17)“审”后疑漏一“之”字。
(18)“分”应作“八员”
(19)“其”应作“立”
(20)“辒”前疑漏一“为”字。
(21)“也”应作“七”
(22)“员十一”应作“负土”
(23)“员士”应作“负土”
(24)同(23)。
(25)“月屋”应作“门上瓦屋”
(26)“伏”后疑掉一“尺”字。
(27)“内”应作“穴”
(28)“上”应作“下”
(29)“身”应作“穿”
(30)“数”应作“敷”
(31)“内”应作“穴”;“士”应作“土”;“口”应作“具”
(32)“牛”应作“绊”
(33)“与”应作“举”
(34)“月”应作“瓦”;“什”应作“外”
(35)“穴”应作“内”
(36)“丈一”前疑掉一“三”字。
(37)“广”字后漏了“八尺”二字。
(38)“全”应作“炉”;“交”应作“皮”;“槀”应作“橐”;“皮及”应作“及瓦缶”
(39)“盖”应作“僧”
(40)“熏”前疑漏一“以”字。
(41)“金”前疑漏一“以”字。
(42)“鑺”应作“?”
(43)“丈”应作“尺”
(44)“八”应作“大”;“盖”应作“蒀”
(45)“盖”应作“益”;“”应作“醯”
(46)“”应作“凿”
(47)“益”应作“盆”;“”应作“醯”
(48)“文”应作“大”
(49)“自”应作“目”;“”应作“醯”;“沺”应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