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在静谧的夜色中,在一张摇摇欲坠的小床上,互相取暖。
翌日清晨。
当郑少秋醒来的时候,旁边已空无一人,只有床上那残留的香味,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什么。
“她六点钟就走了,还特意交代我别打扰你。”许可蹲在门口,嘴上叼了根烟卷:“来一根?”
一边说着,他一边从兜里掏出一根皱皱巴巴的香烟,咧嘴一笑:“红梅,别嫌弃。”
郑少秋摸了摸鼻子,直接上前两步,接在手中。
他深吸一口,缓缓吐出一缕缕白色的烟雾。
“对她好点,这孩子从小命苦。”许可吧唧吧唧嘴,拍了拍他的肩膀,便站起身来。
他走到门口,推着一个早餐车,头也不回的说道:“桌子上给你留了两包子,趁热乎吃。”
说完,他就消失在了巷子里。
抽完烟后,郑少秋拿起两个包子,边走边吃。
小巷内已经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两旁的小商小贩扯开了嗓子叫卖着。
他没有过多停留,直接穿过人群。
一个小时之后,琉璃厂街。
琉璃厂”最早名叫“海王村”。
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由于修建宫殿需要大量的琉璃制品,朝廷就在“海王村”开办了琉璃窑厂。
小小的村庄,渐渐发展成为热闹的市镇。
明朝时,因为外城墙的修建,窑厂搬迁到了别处,蒸腾的窑火,熄灭在世事的变迁之中,但“琉璃厂”这个地名却被保留了下来。
到了清顺治年间,平京实行“满汉分成而居”的制度,汉族官员不能在内城居住。
于是,人们就在离紫禁城不远的琉璃厂一带建造宅邸。
汉族官员大多喜欢与诗书相伴,为了满足他们的日常所需,一些商铺陆续在这里开设,专门售卖文房四宝、书籍字画。
因为地处晋城的必经之路,赶考的书生通常也会在这里留宿,以便选购文房用品和科举用书,一个规模庞大的书肆在老街上慢慢形成,沉淀下这座千年古都悠长的文化气韵。
只不过眼前的这长街明显和郑少秋记忆中有些不同,想来是被大规模的翻修过。
青瓦灰墙,砖雕彩绘,仿古商铺依街道自然曲线而建,人群算不上多,但也不少。
有进有出,清雅俊逸。
两旁树荫环绕,枝叶密密层层,隐约可见掩映其中的黑漆金子,那是一块块遒劲有力的匾额。
站在道路中央,郑少秋不禁微微有些失神。
这是他从来没想过的真正的繁华盛世,国泰民安!
就算是梦里也未曾见过。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郑重其事迈步,沿着长街缓缓而行。
商铺林立,整齐划一,其内的装潢也是非常讲究,古香古色。
不多时,他走进了一家名为薛宝斋的古玩店。
店面不小,有八十多平,上下两层,地面上铺着一层鹅黄色地板,装潢带着明显的清朝风格,屏风,家具的摆设布局也非常考究。
刚迈步进去,一股冷气就扑面而来。
左侧,一盆蓬莱松,右侧,一盆仙客来。
两种花卉都有聚财发福之意!
环顾四周,一排排精美的瓷器尽收眼底,左右两侧,各有一副对联。
上联:别处卖新吾卖老愈老愈好。
下联:伊人买旧汝买真越真越珍。
横批: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