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
一大早,大花儿和丈夫就带着孩子赶回了村子。路过镇上的时候,特意把从县城带的糕点留给弟弟妹妹们一小半。
同样的,二花跟二姐夫虽然也分家单过了,但中秋节这天照规矩也必须回去老人跟前一起过节。
只不过二花跟大花儿不同,她不用着急回去做饭,一直等到过了中午,客人少了之后,才跟大嫂子一起把食铺里外收拾干净,关门歇业各自回家过节。
中秋晚上镇上还有灯会。很简陋的那种,但是周围的几个村子都会有人过来玩,还有放河灯的。
再有钱一些则会去县城,但是当夜往家赶是不可能了,势必得在县城住一晚,这花费可不算小。
“八月十五的灯会很小的,要想热闹,得等到元宵节。那时候整个镇子都被各种各样的灯笼装扮起来,别提多漂亮了。”
隔壁大娘隔着矮墙跟魏瑧姐妹聊天。大宝和小牙则在一旁帮忙收拾清点空置的竹箩。
竹箩是用来阴干糍粑的。
这里的人吃糍粑很少,主要是不方便做和保存。
魏瑧以前跟着妈妈学过做糍粑,那种不用舂得很融的,能看到米粒的糍粑。加上一点点盐和整粒花椒,用木头模子压成型,阴干之后能放不短的时间。
这种糍粑切成指头厚的片,下油锅炸,炸透之后吃起来脆香咸酥,再配上一碗豆浆,简直人间美味。
他们家不缺油。一般都是用的是大豆榨出来的豆油煎炸食物,只有自家炒菜的时候放的猪油。而魏瑧不太喜欢纯猪油炒菜,都是用的混合油。
她没做多少糍粑,主要这玩意儿得全糯米,成本不低。加之煎炸都费油,也是她家不缺这些,普通人家是断不可能这么吃的,会被长辈责骂败家。
这次做好的糍粑她也就分了几份,两个姐姐的婆家,大宝的老师家,还有村长家镇长家,其他地方都没送。
剩下的三条就打算自家留着吃了。
作坊那边整了个水磨,偶尔魏瑧也会跟小牙一起去磨一桶豆子。磨好的豆汁提回来煮熟之后,做一半的豆花,留一半直接放上一点糖给大家喝。
以前她觉得古时候的人不会做豆腐,结果后来才发现,不是不会做,而是做出来的豆腐都是比较老的那种,经放。
这样的豆腐大户人家肯定不会吃,而他们吃的细嫩柔滑的豆花儿又被普通老百姓嫌弃,觉得又不下饭又不顶饱,就是大户人家吃着玩的零食。
反正做豆腐发家是没指望了,偶尔做一些当菜,改善一下自家伙食还是可以的。
魏瑧现在跟隔壁大娘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隔壁大娘以前娘家就是做豆腐的,后来她嫁到镇上,夫家做点小买卖,日子也还过得去。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她男人和两个儿子去送货,山上下暴雨,连她家三口在内的十几个人全都没逃得掉山洪爆发,后来人找着的时候都快泡烂了。
那之后她就跟大儿媳妇带着孙子艰难度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