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这一点,宋冥觉得有必要补充更多。
“相比于其他第一次杀人的罪犯来说,凶手用刀明显更加熟练,下刀时干脆利落。加上凶器是他带来现场的剔骨刀,他可能惯用这种刀。由此推出,凶手有可能在屠宰场工作过。但他并非和刻板印象里的屠夫一样,是那种身强力壮的类型。”
宋冥刻意强调了这两者的差别:“相反,他有可能比其他屠夫瘦弱一些,因此对自己的力量没有太多的自信。”
齐昭海:“这个没有自信,是怎么看出来的?”
“如果凶手的力量足够大,对自己足够自信,他的作案顺序兴许就不是这样了。”宋冥道出分析:
“从现场的状况不难得出,昨夜凶手先是翻窗进入屋内,在客厅挟持了人质,逼李山志就范,然后再将他们逐个杀死。既然,当时所有人已经处于他的控制之下,凶手完全可以第一个杀死他最想杀的那个人——李山志的母亲,而不必因为忌惮李山志的力量,去第一个杀害李山志。”
把恨意最深的人放到第二个杀,是凶手不得已的举措。
“除此之外,凶手采取翻窗和撬洞的方式进入,说明他手脚还很灵便。综合有组织力犯罪人的常见年龄区间,凶手的年龄约在二十五岁上下。”
他和李山志同辈,年龄差不太多,可能小时候就跟李家父母和李山志见过。
之后,便对他们生了恨。
齐昭海看向宋冥:“还有一个问题。假如凶手和李家很早就结仇,为什么凶手到现在才来报复?”
“可能出现了一些变故,最终触发了暴行的开始。”宋冥列举道:“失业、离婚、遭遇人生重大挫折……这些原因,都是促使凶手作案的常见因素。”
若潜伏的恨念是埋在地底的火药,这些事件就好比导火索。
一点火星,即可引发惨烈的爆炸。
经过这番侧写,凶手被锁定在了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屠宰场工作、体格偏瘦、约莫二十五岁年纪、高中以上学历、不自信、近期可能遭受过重大变故……这些具体的特征,大大增加了从人群中排查出可疑人员的容易程度。
派出所熟悉当地情况,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排查任务。
当地派出所里的民警答应得很爽快:“我们村小,往多了数也才百来号人。像这样的一个人,好找。”
民警刚走没多久,宋冥忽然感到身后有目光注视。
她扭头往警戒线外望去。
只见围观的村民中,有个瘦高的年轻人正探头探脑,好似有话想对他们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