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的解题思路,是他们这些乡下学子,平时根本无法学到的。
因在古代,没有类似习题集,名师解题集这样的书籍出版。
普通学子除了互相交流,根本没法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
为何古代世家大族子弟就是比平民弟子科考成功率要高的多。
便也是有这个原因。
家里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错题习题集,绝非普通农家弟子浅薄底蕴可比的。
更何况范宁手里公主殿下给他的习题集。
更是集合了整个大梁朝优秀的学儒高.官久读诗书的人,亲历的作品。
范宁日夜被这些眼界高超的人熏陶开阔,早就不是这些普通学子能追赶的了。
大家都是马上要科考的人。
千军万马拼到长安考进士,自然都是识货的人。
知道范宁这个回答的含金量,对普通人来说何等宝贵。
深施一礼,其实对这些学子来说,已经是很矜持的行为了。
要是私底下,恐怕他们为了学更多,哭喊着求范宁都有可能。
范宁淡笑示意大家不必客气,都是读书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不必这样。
他毕竟才十七岁,这些学子中有些都三四十了。
范宁可不好意思接受人家这样礼节。
与众人作别,范宁回到家中,依旧是每日看书学习。
不过那林家客舍,暂时是不会去了。
范宁可不想再被人抓着问了。
范宁这边日子过得平淡,但对整个长安学子来说。
却不亚于一块巨石砸入湖面的效果。
那天客舍质问的事,短短一两天时间,就传遍了学子圈。
一开始,大家只是当个饭资闲谈。
但稍微深入一讨论,识货的人,立即就发现了这里面的巨大价值。
于是众多求学心重的人,便千辛万苦找到当日客舍在场的人。
让他们回忆复述写出范宁的答案。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
就算大家都是读书人,也没人能瞬间就记住别人说过的全部话。
好在长安城学子众多,最不缺的,就是那些一心想考中的人。
这些人颇花费了一些钱财精力,倒也将范宁的答案,收集全了十之八九。
然后这份回答,就以一个不算低的价格,在长安考学的学子间传播。
没过多久,就已到达人手一份的程度了。
据说好些文气不发达的外省学子,更是痛哭流涕激动不已。
若是早些年知道这种思路,何以至于累年屡考不中?
又有好事者,千方百计打听到了作者名为范宁。
甚至还特地买炷香,对天点燃,感谢老天指点范宁帮助众多学子,积了阴德。
这些事,范宁是不知道的。
他现在除了每天晚上看书,剩下的时间,便都在造纸作坊里。
他要为科考的事,做赚钱的准备了。
日子已经到了十一月了。
正常年份的情况下,这科考日,是要等来年二月,在长安礼部贡院统一考试的。
然而今年稍有不同。
因此事是以饥荒起的额外加试。
所以科考日子,便打算要提前到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