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查基拉荒原上的那座村庄前往诺赫佩滕,需要三天时间。
巴坎和萧尔所率领的两支部队一前一后地行进,穿越过佩滕盆地的大莽原。巴坎则先派人到诺赫佩滕向真人做出秉报。
佩滕盆地是玛雅文明的中心地带,在地貌上,并不像北方玛雅半岛那样满眼尽是雨林,而是有草甸、河流、沼泽、林子与喀斯特石林穿插其中,地貌相当多样。
大概这正是在古典时代的佩滕盆地能够遍地城邦的原因之一,萧尔相信这片土地有不小的开发潜力。
越靠近诺赫佩滕,萧尔也发现存在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农田。
虽不能说多发达,但佩滕伊察的农业生产力恐怕远在萧尔预期之上!
在旧大陆,农业确实是限制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不过在有着玉米等高产作物的中美洲,纳瓦人和玛雅人等民族很少担心食物的问题。
在同一片田地种植玉米、菜豆、南瓜的三叠农田,就能充分地填饱了中美洲人的肚子;而在西方的墨西哥高原,特斯科科湖上极为高产的浮田(chinamitl)更是成为了阿兹特克帝国强势崛起的根基。
相比于食物,水(ha‘)才是美洲文明的红线。
萧尔穿越前就听说过,古典时代的玛雅城邦都会开凿水洞来储存雨季时的雨水,以供给旱季时使用。
但是一旦遇到连续大旱,这种模式就必将崩溃——
在大旱年份,即使是雨季也存不下多少雨水,漫长的旱季便会使城中的居民因口渴而逃离城市,奔向河流与湖泊等水源地。
幸而北方玛雅半岛的雨季更加漫长,雨量更加充足,因而玛雅半岛不像佩滕盆地那样会经历“大崩溃”,反而在古典时代结束之后,开启了玛雅文明新一轮辉煌的“后古典时代”(10世纪至16世纪)。
正思考着这些问题,萧尔便已经见到了佩滕盆地的中央湖泊:
佩滕伊察湖(NohHa‘PetenItza‘)。
“我们伟大的王都诺赫佩滕,便是坐落在这片圣洁湖水中央的巨型岛屿之上。”巴坎前来与萧尔说道。
所谓“诺赫佩滕”,其字面意思正是“巨岛”——这是一座大湖中的大型湖心岛。
萧尔向前眺望,的确能见到湖水对面有一大片的城市与森林!
轻轻荡漾的湖水相当清澈,反射着旱季的阳光,又照亮了湖水两岸;对面的湖心大岛上伫立着无数形制优美的建筑,城市规模似乎也相当庞大。
即使如此,这座岛的东半边也依然有大片大片的森林尚未被开发,足见这座岛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巨岛”。
“由于诺赫佩滕就在大湖的中央,我们只能通过水路前进,接下来,就请萧尔公子坐上我们的渡舟。”
巴坎边说着,边恭敬地将萧尔迎到码头上。
萧尔则吩咐苏拉护卫队,包括纳奇,都在佩滕伊察湖的南岸扎营等候。
就像在纳科时那样,他一个人在诺赫佩滕遇到情况尚且能轻易脱身,但若是整整四十二人都困在岛上,恐就难以应付了。
他不希望折损护卫队中的任何一名成员。
“那么,接下来就有劳巴坎大人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