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沧州,交给了老李头的侄子。
从那以后,只要提到老李头,肖凡就犯病,跑到老李头自尽的槐树下不回家,有人去安慰,傻坐越久,最长一次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坐在树下,从那以后,谁也不敢在肖凡面前提他师傅,只要他去老槐树,也没人去打扰他。
肖凡逃亡那天夜里,刘开义无意提了一嘴老李头,离开刘开义,肖凡在渠江火车站在的铁轨边坐了一夜,他和老李头的感情,外人很难理解。
知道儿子是去红军山,这个时候谁去劝,都会加重肖凡的“师傅病”,所以赶紧制止了应小霞。
“看你孤儿寡母也难,这么多年,是我一直拦住他才没找你麻烦,你还跑来干什么?给你说了,你家兰子的事,他不可能帮。赶紧回去,你在给我幺儿提这事,我真要和你拼命。”
招呼了应小霞,平时对任何人都轻言细语的肖凡妈,跑到胡先兰面前,第一次炸毛了。
“妈,到底怎么回事,要不我去叫三姐陪我一起去找他。”
知道肖凡性格倔强,刚才的言行,应小霞很是担心,想到许多事肖凡会听自己,也听香桃的话,应小霞想两姐妹一起去安抚。
“谁去都没用,这个时候,去了反而加重他的“师傅病”,他去陪陪他师傅,气顺冷静了就回来了。”
看到肖凡发怒的样子,应小霞和肖凡妈心里也难受。
肖凡妈领着三个丫头,回到家里关上门,从上锁的木箱里,拿出一个用布包裹有些年陈的经济烟盒,递给应小霞。
“烟盒里就是他师傅让他保管的180元钱和一枚铜钱,烟盒是在他师傅走时,上衣口袋里发现的,当时烟盒里有一支烟,长久时间发霉了,征求凡儿同意扔了,这些东西是他交给我帮他保管。”
肖凡妈给应小霞和两个小“秘书”讲了肖凡和他师傅的故事。
老李头走后,肖凡的左邻右舍都不和胡先兰说话,他在这排平房里,就是被孤立的人,确实没有地方容身,老李头也交代了房子给她住,就厚着脸皮一直住这里。
胡先兰没有收入来源,老李头走后,情人也抛弃了她,靠帮人缝缝补补,很难维持家用,女儿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作者题外话】:随笔感想:
东莞往事已经到一百章节了,能看到这里的人,应该对那个时代的往事,有点兴趣才会追读到这里,我就大概说说与故事有关的背景话题。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中期,是外商在广东投资最鼎盛时期,也是用工高峰期。
当时人口普查,中国十亿人口,广东遍地是黄金的传言,吸引了全国各地人员涌向广东,形成用工岗位多,找工作的人更多。
因为当时全国经济条件限制,去广东的路费和先期吃住,都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所以投亲靠友是当时最盛行的方式。
当时,能在广东找到份工作,对许多游子来说,在乡亲面前是很荣耀的一件事。
因为过多人涌来,到广东能顺利找到工作的,大概还不足三成,自然形成了介绍费,只包吃住免费用工等众多黑心现象。
东莞这个地方,当时是仅次于深圳最大的改革前沿城市,随便找个经过个那个年代,漂泊东莞的人,都能说出几件漂泊囧事,所以东莞往事太多素材,我只取用可以相对接近事实,大家想听,媒体也能发声的往事串联,故事只要冠名的配角人物,绝大部分都不是三分钟谢幕的龙套,个别除外。
故事对某些职业带有“歧视”的落笔,故事后面也有故事继续暴露缘由。(针对事不针对事,请勿对号入座。)
今天暂时分享到这里,以后随笔感悟,会不定期陆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