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驴山到涌峰山,其间只有十里山路,而此时,高杰正跟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尼姑走在这条山路上。
母亲高氏在听到小尼姑的报信时,当即便晕厥在地,高杰和小尼姑连忙将她抬进房中。
高杰当时心里十分紧张,生怕爹爹生死未知,娘亲又出事。可急归急,他又没有救人的本事,前世生病可以直接去医院,既然现在是在明朝,他便准备出门去村里请郎中。
但小尼姑拦住了他,只见她喂了高氏一颗药丸,又随手在头上拿捏了几下,片刻功夫,高氏便悠悠醒转过来。
谢过小尼姑的出手相救之后,高氏挣扎着起身要去涌峰山,可她受了惊吓,头昏身软,又哪里能办得到。
于是,高杰便带着铁叉弓箭和小尼姑上路了。
当然,还带着高氏唠唠叨叨一大堆“要当心”“别摔着”之类的叮嘱。
刚开始,高杰和小尼姑都默默无语地赶路,好似俩个陌路人。
其实,最初,高杰便张口向小尼姑道谢来着,可不知道为什么,小尼姑貌似有点怕他,整个一问三不答。慢慢的,高杰也就懒得再自讨没趣了。
不久,二人便来到了涌峰山脚下。
涌峰山足足有下驴山三个那么高,山势陡峭,山上满是柏树松树,树林茂密。
本地人把涌峰山、下驴山、皇陵山、花鸨山和大脑山五座山形容为一只大鳌。涌峰山最高,自然是鳌头,其他四座就是四条鳌腿了。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因为天气甚好,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斑驳驳地洒在山林间,一条两人宽、由青石铺就的山路在树林间蜿蜒而上。
用不着火把,在月光照耀下,山路、台阶也看得十分清楚。
那小尼姑看起来柔柔弱弱,但从下驴山到涌峰山这十里路走下来,仍步履轻盈,丝毫没有吃力的感觉,让高杰佩服不已。
看来,这个小尼姑应该是有功夫在身啊!
在明朝,因为朝廷不像元朝那样禁武,于是民间各大流派的武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习武之人也多不胜数,尼姑和尚练过武艺也就没啥大惊小怪。
对小尼姑越来越好奇的高杰,不甘心就这样闷头赶路,于是边上山边开口问道:“小师太,这就是上山的路啊?”
那小尼姑没有回头,继续在前面带路,半晌才传来她细细的声音:“很明显,不是吗?!”
因为这一路来,高杰都没有出过什么古怪的事情,所以小尼姑也没有像刚开始那样抗拒他了,于是面对这样没营养的问题,在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开口作答了。
高杰咧嘴一笑,也不在意小尼姑的语气,继续问道:“请问小师太您的法号?”
“干嘛要问我名字,你继续喊我师太不就行了吗?”小尼姑心生警惕,回答道。
高杰小脑袋顿时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连声说道:“不不不,那怎么行呢?!”
小尼姑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不行?”
高杰正儿八经地回答道:“首先,你刚才救醒过我娘,我要谢都不知道谢谁,受人恩惠而不思报答,这人品就大大的有问题了!”
小尼姑想了想道:“我做的只是小事,是身为出家人的本分,你如果要谢,可以每日燃香,敬谢菩萨便是!”
一招不成,高杰不慌不忙,接着道:“这其二,想来山上圣母庙中还有其他许多师太吧,如果到时候我喊你师太,却有许许多多师太一呼百应,岂非有点混乱,扰了众位德高望重的师太静修固然不好,要是万一惊扰了菩萨,那可就大罪过了!”
小尼姑闻言,停下了脚步,想到高杰喊声师太,众位师太齐声回答的情景,忍俊不住,噗哧一声便笑了出来。毕竟她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哪禁得起高杰这个活了四十多年,来自公元2014年的老男人的戏谑。
笑过后,小尼姑又觉不妥,连忙清咳一声,强忍笑意,也郑重其事地回答道:“好吧,为了不打扰各位师太静修,为了不惊扰菩萨,我就告诉你吧,小尼惠静!”
高杰打蛇随棍上,连忙道:“哦!原来是惠静师太,这名字好啊,深合佛理,能静心悟禅,且惠至心灵,悟性必佳,小师太今后必会成为得道高人!”
惠静顿时扭捏起来,急忙说道:“别瞎说,我修为浅薄,哪敢妄想!”
高杰道:“惠静师太过谦了,刚才师太在救治家母之时,我便看见您周身佛光环绕,如见在世观音显现;而且这一路行来,师太也是步步生莲,如御风而行,毫无吃力之感。如此年纪,师太便有这番成就,得道之日,可盼可期啊!”
在高杰猛烈的高帽攻势之下,惠静小尼姑立刻沦陷了。
她此刻也觉得自己小小年纪,便有此修为,应该是很不错的。平日在庙里从没得到过夸奖,只是因为没人欣赏罢了。真没想到这小子最初看起来奇奇怪怪,眼光倒是不错!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