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细细道来,还有尔等,都跟西河好好学学,别一咕噜都听我的,要学会独立思考!跟你们说了这么多遍都还是记不住!”
说到这,李江环视了下方众人一眼,特意在腾格尔斯身上停留了数秒之后,不禁微微摇头,又继续道:“算了!算了!还是说正事吧!其实我之所以会这样推断乃至是笃定,其实没什么可稀奇的,大家看这!还有这!从舆图上看,大明军队七万大军势如破竹杀入安南,黎利的叛军尽管人数众多,可是都不是什么精锐军队,他们层层阻击显然也不管用.....可是整个安南地域狭长,纵深很广,如果能够采取诱敌深入,再加以包围围歼,确实是一记妙招!”
“可是......大明此次带兵的乃是名将安远侯柳升将军,他自永乐年间就组建过神机营,跟随过太宗皇帝征讨过北元,又与英国公张辅南征过安南,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如何会被这浅显的诱敌深入之计所迷惑了?”
“何况,那片区域早在宋元时期,华夏大军就曾经在此被安南番人军队打败过好几次,即使是一般将领,也不会犯同样错误吧!”
的确,正如郑西河所言,那片区域早在宋朝与元朝时期,就是华夏军队一个永不会磨灭的伤疤,那里地势险要,且易守难攻,再加上当地番人十分勇猛善战,经常偷袭,遂而几次在那片区域最终拖垮了大军,可以说即使是普通将领,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就算他们带兵经过此地,也会格外小心的。
“呵呵.......西河所说的确不错,别说是柳升,就算是普通将领也深知这一点,但西河也别忘了,柳升乃是名将,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居功自傲,轻敌冒进,更何况他之上可是有着那位存在,那位几次下旨让其尽快解昌江之围,你说柳升会如何办?何况那位态度也有些不明,一方面想要与黎利和谈,一方面又派遣大军征讨....呵呵.....!而且.....谁能保证此时的昌江城还在大明军队手中呢?”
“呃......这.......大统制....你是说那位态度不明,会最终导致柳升不得不尽快进军,最终轻敌中伏,而中伏地点......咦......似乎说的通!如今昌江城不知是否被攻破,而那位又催促的紧,再加上态度不明,七万大军的领军者肯定会分成几派,一派可能会赞同尽快进军,一派则会选择暂时留在驻地静观......吾明白了!大统制您这也想得太......!”
这一刻,郑西河恍然大悟,看向李江的眼神之中早已没了疑惑,只剩下了佩服。
而此时,在座的其他人却被李江与郑西河之言弄得一头雾水,他们根本不明白这二人到底在说什么。
见郑西河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李江却暗暗叹了口气,对于此次大明征讨安南叛军,他其实根本不看好,先不说朝堂之上大部分大臣不赞同出兵,就是龙椅上那位宣宗皇帝也是犹豫不决,他既想保住大明天朝上国之威,又不想劳命伤财,其态度是十分矛盾的。
而且此刻大明腹地,也不是很安定,先不说近在咫尺的广西柳州蛮人起义,就说那四川松潘的蛮人起义,也令他这位大明皇帝十分头疼,如今再加上北方也不安定,他作为皇帝,更是小心谨慎。
而除了宣宗皇帝态度不明犹豫不决外,柳升这位名将也急于证明自己,所以才会如此轻敌,虽然目前大明军队未曾中伏,可大军上下都有一股骄横之风,这种风气对于接下来的作战可是十分不利的。
再加上此刻大军地处安南,对于这种湿热气候极为不适应,水土不服,生了疾病之人日夜增多。
如此种种,大明要想平定安南叛军,根本不能速战速决,反而要稳扎稳打,先将安南北方未曾沦陷的一部分领土稳固之后,再往南一个县一个县的去争夺,将其中的不安定因素彻底去除之后再向更南方向推进,而且还需要避免与黎利大军正面对抗,而是以优势兵力一口一口的吃掉黎利叛军主力。
当然,对于这些设想仅仅只是李江的一些设想,他相信以柳升这位名将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但站在他的角度上看,他的背后有着名权的拖累,还有宣宗皇帝的制约,这让他不得不速战速决。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如果不出意外,柳升所率领的七万精兵战败是迟早的事情。
当然,战败与惨败也有着根本区别,李江目前只求能够撬动这场大战的关键点,令大明军队不至于全军覆没,最好是能够守住安南的新安府北部与凉山府。
如此这般,大明在安南就有了立足点,而不至于如历史上那般,彻底失去对安南的控制,让黎利最终开创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