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城近年有三景:看东郊桃花红十里,看长公主年年挑驸马,看京家老员外动家法。
咱们最喜闻乐见的还是第三景——桃花一年开一季,驸马一年挑一次,独独京老员外的家法,隔三岔五必大动一回。
每逢城中京家大宅里传出鸡飞狗跳的动静,大伙便纷纷停了手头活计,几个半大小子四处飞跑扯开嗓子喊:京家少爷又挨上啦!京家少爷又挨上啦!
这热闹便传开了,登时城中的行人坐到了道路边儿上,摆摊做生意的拖出长条凳来摆上瓜子,巷子胡同里涌出一群老太太小媳妇,茶楼也推开窗户,一群喝茶的都扒到窗边等着看。
看的回数多了,大家都晓得一些规律,譬如京少爷和老太爷一逃一追的既定路线,要穿的街要走的巷,于是燮城百姓便成群结队地夹道去观赏。
四月初三这天,东郊桃花已经凋得差不多了,天气又正晴好,各家各户正愁忙于活计之余没得消遣,都翘首盼望着京家宅子来点动静。
京大少爷果真不负众望。午时刚过,宅子外几名摊贩就听得里头一阵锅碗瓢盆落地声传来,紧接着又是老太爷的叱骂。大家会意,搬出长条凳,照例由几个小子去通传:京家少爷又挨上啦!
各家百姓此刻正是餍足休憩没事干的时候,一听消息纷纷精神一振,到路边上占好了位置,就等着看一场赛跑了。
和往常一样,宅子里闹腾一阵,先是没了声息,不多时两扇朱漆大门开启,打门里窜出一个少年,模样生得颇好,衣衫捯饬得有模有样,不过表情太狼狈,一出大门就开始夺路狂奔。少顷,紧跟着的京家老祖宗也提着长棍追了出来,直追该少年而去。
老祖宗养生有道,腿脚比年轻人差不到哪儿去。追的时候胡须飘飘虎目圆睁,口中大喝:“还敢跑!”京少爷虽出了名的不学无术,但身姿灵活,跟兔子似的飞窜,一边逃还不忘侧头提醒:“爷爷当心前边儿有道坎子!”
“嘿反了……”话音未落就见老爷子一个趔趄,等回过神来前头早没影了,只有余音还在回荡:“早跟您说的!”
围观百姓也没闲着,见少年一路大气不喘还能飞跃几条沟,忍不住拍手叫好:“少爷,好身手!”也有望着他身后的:“员外您悠着点儿——”那头京少爷跟众人拱手:“承让,承让了啊!”
后面追的老太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挽起袖子加快步伐:“上家法!今儿不上家法不算完!敢上人家棋馆闹事,孽障,反了天了!”
前面的孽障一边飞奔一边扯开嗓子:“那群书生讹的我!我什么都不知道,那屋顶怎么塌的不关我事!”
一老一少吵吵嚷嚷,路人边嗑瓜子边闲打听:“哎,什么棋馆?京少爷这次是犯着啥了要动家法?”
有几个知道些情况的人,应道:“好像同几个公子去了西街的清风棋馆,不知怎的跟一群儒生梗上,有个人还给推到地上,说是手折了,那棋馆屋顶也弄塌了一边。”
听的人有些就纳闷了:“这京家少爷是没什么出息,可也不是无赖呀,怎么就跟人扯起来了呢?”
“真遭讹了吧?”
“我听棋馆伙计说就是少爷推的人……”
“据说是文人嘴碎,说了些酸话,才遭人打的。”
又看正在飞奔的京家少爷,回头瞧见自家老财主提着长棍早喘上了气,一时过意不去,便拖慢了步子。想着逃完这一阵,大伙儿也热闹够了,就拐个小路折返回去,从后门回家。大不了老爷子回来他再挨顿棍子便是。
而京家老员外,看着是累了些,可精神还好着呢,一路赶上,瞅着距离差不多,直接将手头的大棍扔了过去,正砸中大孙子的屁股。
于是各路围观人群就看到了这场追逐的结局:京大少爷踉跄着往前扑,老爷子大步上前揪住其耳朵,怒骂:“混账玩意儿,跟老夫斗……”
胜利返来的京老太爷拖着少爷,在追着出门的家丁簇拥下回了宅子,整个街市渐渐恢复原本的模样。
那些在京家附近落摊的生意人,望望那大宅紧闭的门,不约而同地露出同情的神色——京家少爷是给捉回去的,多半一顿好打是躲不过了。
提到这京家,不仅有皇城中家喻户晓的员外家法,还有皇城中家喻户晓的富贵。
京老员外早年其实是读书人,有功名在身,后来却告病辞官,转而投身瓷器买卖。
按说法律贱商人,从古至今的士子大都瞧不起做买卖的,然而四海升平了几年,商人已富贵,再怎么数落,人家还是比你有钱。京老太爷那当年是真个有胆识,撇了迂夫子的清高,光明磊落经营起了祖宗留下来的薄产。
他早些年求仕积攒些许人脉,头脑又活,几十年的时间打下一片大好家业。到如今,光京家的田产,就养活了城南百多口租户。京老太爷独子早逝,留下一儿一女,独苗嫡孙儿单名一个遥,就是京家大少爷。
老太爷一个儒商,活到这把年纪颇受人敬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