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老子·道德经》
杜若海今晨给苏宅去了一封信,说今日别院还有些未尽事宜,晚些再回府。他推开厢房门,看见海玉已经闭门思过了一夜,觉得也够了,便亲手将他扶起,道:“玉儿,去休息吧。”
望着海玉离去的背影,他想起了昨夜,海玉对自己的诘问:“义父为何待杨时雨与别人不同?既然明知她所图不轨,为何不能直接一了百了,非要活捉呢?”杜若海没有正面回答,只淡淡地说了句“她活着比死了作用大”,以不遵掌门之命为由,令海玉跪在书房侧面的厢房里闭门思过。
扬州西郊,白羊山。
白术走后,凌一舟再检查了一下杨时雨的伤势,确认了没有发烧,又把了脉搏,脉象虽弱但也相对平稳,掖好外套给她保暖,心里默念着“等我回来”;随后,又过去确认了李秋阳的伤势暂时无碍。他在药箱中拿了几件物品,在怀中放好,穿上了一件披风,毅然出山洞而去。
凌一舟找到官道沿途最近的驿站,买了一匹马,跟随简笔画的路线,策马飞驰。路上,他细细推敲了待会该如何开口、如何推进谈判,将各种可能性都在脑中推演了一遍。“虽然曾计划过要在更合适的时机重拾‘大庸谷传人’的身份,目前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既然命运如此,不如顺水推舟吧。”凌一舟心想。他的本名叫做“沈凌”,虽然是门派嫡传弟子,但二十一年前大庸谷被灭门之时,也不过只是个四岁多的孩子罢了。他自嘲道:“廿载岁月变换,江湖早已沧海桑田。莫说近十年崛起了许多新的门派,就说这一辈江湖中人,还有几个人听说过武陵剑法?又还剩几人还记得当年的医谷,一时风光无两的大庸呢?经了一代人的时间,也是该重提了。”
凌一舟尽量控制自己不要陷入回忆中。到了六合别院门前,他递上了自己的名帖,与开门的海沙派弟子自我介绍道:“大庸谷沈凌,求见海沙派掌门。”那名海沙派弟子年纪不大,对“大庸谷”和“沈凌”两个信息都不甚了解,只得先收了名帖,定睛看了看对面是一位文弱的翩翩公子,回说待我前去回禀,请公子在此稍候。凌一舟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他自从在江湖走动就再也没用过本名,所以现在本名反而成了他最好的伪装,真是可悲又可笑。
小弟子先去找了大师兄海玉,海玉看了看名帖,疑惑道:“大庸谷?这个门派不是二十年前就销声匿迹了吗?怎会还有传人存在?”他追问小弟子道:“门外是个什么样的人?几个人?”小弟子回道:“就一个人,看起来是个书生。”海玉想了想,道:“你再带上个弟子,跟我出去,我们一起去会会这位传人。稍后我会说此处是私人宅院,入内需要搜身,你们俩主要搜他身上有没有武器,我趁机探探他的内力。”
院门再次打开,海玉很客气地拱拱手道:“沈公子好,我是海沙派大弟子海玉,请进。”凌一舟回了一礼,进入院内也大方地让对方搜了身。他注意到,六合别院虽然不算大,但也有很精致的园林,内植松、柏、海棠,还有一些灌木和花草,另有一池天然清泉,配着太湖石、假山,能看出别院主人颇有一番情趣。不过,凌一舟敏感地注意到,水池边的花花草草有被水打的痕迹;昨夜并没有下雨,看来是在庭院中曾有一场战斗。
海玉将凌一舟引入主屋旁,凌一舟也调整好了自己“翩翩公子”的状态。入座、看茶,杜若海很客气地做了自我介绍,他仍用海青之名行走江湖,还谦虚地说海沙派立足江湖的时间不长,对中部地区的武林门派不甚了解。“不知沈公子尊师如何称呼?大庸谷的立派之学是什么?”海青微笑着问道。
凌一舟起身,作了一揖回道:“海掌门客气了,若论门派,海沙派可能是后起之秀,但论年纪,您绝对是长辈。先师名讳上沈下清,已经故去多年了。不肖子弟没能学到门派真传的武陵剑法,只将医术草草继承下一部分。说是传人,也很惭愧。”
海青道:“我道公子气质如此出众,原来是妙手神医沈清的后人。某早年听说过神医美名,可惜无缘得见。今日沈公子来访,不知是有何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