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高澄年幼,悍然起兵叛乱,要夺了高魏帝祚,如今被韩百年大败,事急来投,来日必反。”
梁武帝说:“我佛慈悲。侯景虽然狡诈,但如果给予重恩,必可感化其本性,成为我朝良吏。况且河南之地,兵不血刃,唾手可得,此乃天赐良机。佛典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朕以慈悲心待他,他又怎会负我?”
路文焕再谏:“吾皇三思,万万不可·····”
梁武帝挥手说:“朕意已决,卿勿多言。”
羊侃无奈,再禀道:“侯景来投,河南数十万百姓,泽被吾皇王治,堪称盛事。臣有一议,为防不测,侯景入朝后,可令其部众赴寿阳以北安置,动摇他经略河南日久、再起叛乱的根基。如此,不但吾皇仁义慈悲之名,昭之四海,也可令欲献土归治者安心。”
梁武帝大喜,说道:“羊司马所言,甚合朕意,可拟旨晓谕侯景。如今河南归治,合当祭告祖庙,大赦天下。今夏端阳,可召藩王百官入内献贺,君臣尽情一醉,共贺我朝盛事。”
散朝后,路文焕找到羊侃,说道:“羊司马难道不知侯景奸诈?作下这等引狼入室之议?”
羊侃说:“侯景来投,日后必反。但吾皇数十年来笃信佛教,日夜指望修成正果,反倒把救助侯景当成大功德。我不得已之下,才出此下策,说服吾皇将侯景移送寿阳安置,一者此地是我亲自于宇文黑泰手中夺下,部众中有许多因功受赏的人,就在寿阳为官,我可修书一封,寄给羊鸦仁,令他日夜留神侯景动静;即便侯景猝然起兵,寿阳距离建康路远,我们也有足够时间设谋剿灭。”
路文焕拜服,拱手道:“江山社稷,全凭羊司马周全。”
再说侯景,见了高澄启用韩百年为将,连忙退兵,韩百年趁机掩杀,大破侯景。侯景坚守不出一个多月,又害怕韩百年趁他过河来追剿,好在梁武帝已经纳降,连忙请援,接应自己退回河南。梁武帝命令贞侯萧渊明带兵过淮河,掩护侯景大军撤退。萧渊明与韩百年大杀一阵,护得侯景过河,冷不防慕容绍宗听说梁军过河接应侯景,急忙要戴罪立功,起兵迂回,抄了萧渊明的后路,已呈两面夹击之势。
侯景大军过了河,站在高处,见萧渊明被围住,额齐纳急忙谏道:“将军可再渡河,抄那慕容绍宗的后路,接应萧渊明过河。”
侯景抚掌大笑,说道:“这支兵,是萧衍的京畿铁甲主力,送于高澄,算作昔日君臣一场的情分吧。”下令继续撤退,把萧渊明撇在原地。
额齐纳愕然,但也得听令行事。
萧渊明身陷重围,脱身不得,韩百年和慕容绍宗又是沙场宿将,渐渐抵挡不住,又听说侯景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叹息说:“吾皇不听路丞相和羊司马之谏,方有今日之祸。有主如此,这十余万性命,又何必为其效忠?”众僚属皆流涕。萧渊明传令,挂出白旗,投掷兵器在地,十五万精兵,被剿杀五万,余者皆降,而萧渊明也成了俘虏。
前线兵败传来,羊侃启奏说:“贞侯全军覆没,而侯景行伍齐整过河,必有内情,臣请将侯景召入建康,交刑部严审。”
梁武帝流涕说:“朕年轻时四处征讨,杀人无数,如今遭此大败,也是因果报应。朕将召集建康僧侣,起水陆大会,超度阵亡将士。”
路文焕出班,启奏说:“不知这端阳献贺之事······”
梁武帝说:“已布置多日,岂可半途而废?一切照旧。”
羊侃怏怏不乐,回到府中,思念幼子,便修书一封送往江州端木家,说道:“端阳节将至,吾皇赐宴百官并众藩王,吾儿久居江州,少有团聚,可归返建康,与我赴宴,见识下内苑气派。”
羊河接了书信,向端木戎请辞。端木戎说:“你已经年满十五,令尊想要带你参谒百官,为将来设下进身之阶,也是人之常情。你不可负了令尊一片良苦用心。”
羊河拜辞师父,端木戎送了他一匹健马,就挎了腰刀,背着个包裹,风驰电掣向建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