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先告一状
大明宫外的祭天坛,一大群穿着盛装的文武百官,手持玉笏跪在冷硬的石地上。在他们面前,九十九步石阶之上,还跪着众多身穿彩服的皇室成员。大家的样子都差不多,无论大小皆是一脸肃静,除了站在祭天坛上面的李豫,没人敢发出一点声音。
数千人的队伍,只有李豫才是站着的。他手捧一卷自己写的圣旨,对着面前的天地牌位,在袅袅香火中诚心念道:
“天泽万物,恩施众民。时值春耕,豫领百官万民,诚向上天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令我大唐远离饥荒,使天下不再有饥民。至诚之心,为天可表”
他用小半个时辰才念完,念完后又对天地牌位拜了几拜,等了好一会才退至石阶前,转身一步步走下。
他走过之地,左右之人慢慢起身跟随,祭天坛只留下几个太监,在那里看护着巨大的香炉,不时在里面添加一些香火。
这是大唐春耕初期搞的祭天大典,民以食为天,向天祈求风调雨顺。这个活动非常重要,无论哪届皇帝都要搞。在这活动之前还要独自呆上三天,不能进荤和女色。
走回宫殿的李豫已经很疲倦了,他一改平时庄严形象,一只手靠在龙椅上,手掌撑着脑袋,半闭着眼。在他下面的太子见状,朝更下面的老太监使了个眼色,对方大喊: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种话平时很少会喊,只因今日的情况特殊。不但是李豫,连文武百官也有些累了。见没人回应,年青的太子心下一喜,以为没人罗嗦了。从左边站出一个文官,现调到内书省任职的蔡襄。
“皇上,前几日朔方李怀光李大人送来军机奏折,皇上并未传下或是有所批示。臣怕耽误军情,今日是否有所明示?”
太子以为他要说什么事,一听是个奏折,对蔡襄十分不喜。在这个场合他又不敢发话,还好李豫醒了,揉了揉眼睛问:
“蔡爱卿,你刚才说什么?”
蔡襄一点没发火,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一遍。冷清了好一会李豫没回话,左首第二的元载站出来,带着笑脸说:
“皇上,蔡大人也是怕耽误军情。毕竟是朔方那边发来的奏折,还得早着批示才好。”
有些人看出听出味来的,两个大臣追问,皇上还不想哼声,只怕这封奏折皇上很难办。太子很想为他老爹分忧,只是上朝比不得平时,站在下面干着急。
没有着急多久,终于能替他老爹分忧了。皇上对他说:
“适儿,你去御书房上面那个抽屉里,给朕将李怀光那封奏折拿来。”
太子高高兴兴答应,跑步朝御书房走去。在经过一处墙拐角时,和另一个少女撞车。
“大哥,你干什么走得如此急?”
一般除了皇上皇后,很少有人叫太子大哥。但对于现在的太子来说,几个小妹都这样叫他,是他吩咐的,觉得这样叫更亲切些。
他赶忙将少女扶起来:“水音,伤到什么地方没有。”
要是何浩然在,一定会认出这个女子,正是他在街头帮过的李水音。舒小红不认识,李雪韵也没去过皇宫,根本没见过。李水音当时说出名字后,也没能进入李府大门。
“我没事,大哥,你去什么地方?”
太子给他老爹办事的机会不多,边朝前走边说:
“我去御书房给父皇取一份奏折,听说是朔方李怀光呈上的。那几个大臣太不像话了,在殿上逼父皇批示奏折,也不知是什么内容,父皇好像不大愿意。”
“朔方?”李水音念了一声,跑步追到太子:
“我也去看看,顺便还可以帮你找找。”
两兄妹来到御书房,抽屉里的奏折一大叠。两人分成两堆,李水音的运气不错,一张写着“臣李怀光启奏”的奏折出现在她眼前。她没顾太子说的不准乱翻看,打开没看几行,吓得惊叫出声。
“水音,你怎么乱翻奏折看,快给我。”太子一把将她手中的奏折抢过来。她拉着太子的手臂说:
“大哥,李怀光是大奸臣,他诬告何浩然。你必须要救救何浩然,一定是被李怀光冤枉的。”
太子没见过何浩然,但对这个名字太熟悉了。不但皇上皇后及大臣,连他的弟弟妹妹也对何浩然赞不绝口。他曾经去李府找过,可惜那次何浩然陪两个老婆外出,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没找到人。后来这家伙也没去见太子,因为几人回来时天已经黑尽,第二天他就回到朔方。
怕耽搁时间,太子拿着奏折就跑,被李水音死死吊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