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父您放心,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谨记这三点。”
听了这样的对话,沈峰在一旁默默叹息。皇甫规活着的时候,朝庭虽然腐朽,但还没到无药可救的地步,这也让忠义、正直、谦退的他安然终老。但他这么教他的侄子,可真是害人不浅。
皇甫嵩的这辈子,确实和他叔父一样,忠义、正直、谦卑,汝豫之战,他归功于朱儁,张角之捷,他归功于卢植,自己收名敛策,不争荣誉,够谦卑吧?但乱世之中,功名就是招牌大旗,可以让千万人闻风丧胆,你自己不争,那自然就没有了。
黄巾初平的时候,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手握天下重兵,有谋士劝他拥兵自重,他不听,因为他心里想的是忠义二字,一纸诏命就回朝了。回到朝中,宦官们索要贿赂,他又不肯给,因为他心里想的是正直二字,于是宦官进谗言,兵权被收回,大好的局面就被他自己玩脱了。
有的人只要一步走错,就会死无全尸。但皇甫规的运气很好,又迎来了第二次机会。可惜的是,这次良机他又没抓住。
那时凉州兵乱,董卓讨伐不利,朝廷没有办法,不得不再次启用无往不胜的皇甫嵩。于是皇甫嵩和董卓各带了两万人去打凉州。战争的过程不用细讲了,董卓出工不出力,净找皇甫嵩别扭,皇甫嵩一人率军逆战,独力平贼。将董卓的脸打得啪啪直响。
随后朝廷征董卓回朝。让他把兵给皇甫嵩,但董卓不像皇甫嵩一样“忠义”马上拥兵自重,死都不肯回。皇甫嵩的侄子当时对皇甫嵩说:“现在能定天下的人只有你和董卓。如今董卓拥兵自重。正是我们的大好良机。我们可以逆旨的名义把董卓砍了,然后带着两部分人马,匡服天下。”
皇甫嵩当即道:“这怎么成。董卓是奸臣,所以拥兵自重,我可是忠臣,皇上没让我杀人,我去杀,那不也成奸臣了吗?一切看皇上的意思吧。”
皇甫嵩在等皇上的意思,但皇上始终没有什么意思,因为董卓率兵进京了。董卓用他手下的兵,将皇上的意思变成了自己的意思。
董卓一把持朝政,立即一纸诏书扔来,让皇甫嵩解除兵权回朝。这个时候有智之士都知道不能回朝,必须要拥兵自重了,以皇甫嵩的带兵能力,爆了董卓的菊花也没问题。
但皇甫嵩看到这纸诏书,又抛下部队回朝了。因为人家自始至终都只想做一个忠臣,而不是权臣。只要圣旨来,他就会听,他不想背上抗旨不遵,不忠不义的骂名。进了朝廷的皇甫嵩,再也没有第三次机会了,手下没有一个兵的他,只能成为乱世中的鱼肉。
不得不说,汉末乱世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比皇甫嵩有更好的牌了,他手里拿着俩王四个二,坐看董卓走了头家,袁绍走了二家,自己除了一个忠臣的名字,什么也没留下。
沈峰一边为皇甫嵩惋惜,一边也明白了皇甫规的意思。皇甫规对侄儿的这番话,明显是说给他听的。因为东汉末年宦官一出现,就是找人要礼,皇甫规抬出忠义、正直的大旗,这是想堵他的口。
“沈公公,来此找我何事?”皇甫规问。
沈峰道:“久闻皇甫大人乃天下英雄,所以特来拜会!”
皇甫规眉毛一挑:“中官也知道何为英雄?”
沈峰道:“英雄者,提三尺剑,斩千万兵,服天下人,如皇甫将军这样,立朝忘家,即戎忘身,就是英雄。”
“哈哈,沈公公过誉了!”皇甫规大笑起来。他虽然平时看不惯宦官,但听到别人拍马屁也是很开心的“京师到此地二千八百里,你找我来,恐怕不只是想看看我这么简单吧?”
沈峰道:“听说马南郡之女和大人已有婚约?”
“确有此事,我与季长乃是故交,正好可以照顾故人之女。”皇甫规捋着他的白胡子道。
“你这么大年纪了,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居然还说是照顾故人之女?你知不知道他刚嫁给你,就要做寡妇呀!”沈峰心里默默吐槽。
当然,在那个时代老夫少妻是很正常的情况,大家都习以为常。刘备娶孙尚香,也是老牛吃嫩草。吴国太在甘露寺看到五十来岁的刘备又老又胖,髀肉复生,还不是当即大喜,把女儿送上?按照现代的观点,比刘备小上两岁的吴国太才是皇叔应娶的对象。
话又说回来,吴国太看女婿是小说家言,真要让她看到了老丑的刘备,未必肯嫁女儿,但有这样的小说情节,也充分说明了老夫少妻是很正常的事。
ps: 感谢鈈繁亦不凡打赏588!
ps:吴国太是演义中的杜撰人物,比黄叔小两岁什么的自然也是我杜撰的了。不过黄叔比孙坚小六岁,孙坚的正妻肯定比孙坚小,而吴国太又是孙坚正妻的妹妹,所以真要有这么一个人物,也多半比黄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