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专题写作辅导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多,增大语言的信息容量,因此,写作必须善于斟酌词语,把每个词语都用在最为合适的位置上,这是使语句高度凝炼,使文章语言简明的首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用词恰当、贴切,不仅能使论文语言具有精确性,同时也是构成论文语言的简明性的基础。

    (2)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凝固而成的语言形式。它有固定的出处,而且多半带有典故性,是对典型材料的概括。成语的特点是结构简洁,含义丰富,其实际意义往往大大超出字面意思,把成语妥当地用在文章中,能够提高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文言词语是指以文言形式保存下来的古汉语中的词语。古汉语词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词则以双音节为主,所以,表示同一个意思,古汉语语句的字数一般要少于现代汉语语句的字数。在适当的地方使用一些恰当的文言词语,可以使语句更为精练,有助于增言的简明性。例如: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以我学术的成就来说,我决不敢妄想和从这个世纪开始时起接受过这奖章的任何一位著名学者相提并论。这一段话中的"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即是文言说法,译成汉语就成了"古人说:"对于人来说,可贵的是能够正确地自己"。"换成这种说法,不但多出了许多字数,而且失去了原文所特有的典雅风格。

    这里所说的可适当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并不是一般地提倡在论文中大量使用文言词语。现代文章写作无疑要以现代汉语词汇为最基本的语言材料,文言词用得过多或用得不当,则会使文章文白夹杂,不伦不类,失去可读性。

    (3)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重复。无论是字面上,还是意义上,一切不必要的重复都是有害无益的语言成分,是应该剔除的赘余成分,因为"凡是受信者一方所已经知道的信息,其信息量等于零。"字面上的重复比较容易看出,因而也较易于避免,意义上的重复则常被忽视。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说;"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骈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赘悬疣,实侈于形。一意两出,义之骈枝;同辞重句,文之疣赘也。"意义上的重复就象多生出的肢体,辞句上的重复就如同多余的肉瘤,通过炼意与炼辞,可以去掉重复的意思和字句,使语言更加精粹,使文章更加精悍。

    (4)耍杜绝客套话之类的空话、废话。有人惯于在论文中,写上一些空洞乏味的客套话,诸如"本人才疏学浅"、"定有疏漏之处"之类。谦虚、诚恳是值得肯定的治学态度,而治学态度如何应在科研实践中体现出来,把人人都会说的客套话写到篇幅有限的学术论文中,则大可不必。学术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的工具,一切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内容都应删去,而且,空话、废话本身就是毫无价值的语言,"陈词滥调所提供的信息,其信息量很小很小,甚至等于零,废话则是一种没有语义(或没有正经语义)的信息。对于收信来说,废话虽是头一次听到,但既然是废话,那就是100%的无用信息或无效信息。无用或无效信息,其信息量极小,或几乎接近于零。"起草学术论文,应把每一字、每一句都落在实处,如果用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只传达了少量的信息,或者根本没有传达任何信息,那么,写作就是失败的,至少不是高效率的。

    "文章烦简,非因字句多寡、篇幅短长。若庸絮懈蔓,一句亦谓之烦;切到精详,连篇亦谓之简。"强调语言的简明,也并不是说词语用得越少越好,更不是说文章写得越短越好,而是要以表意的明确为原则,该用的词语必用,不该用的词语一律不用,以达到一种"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的写作境界。

    3.平易

    理论是朴素的,表述理论的语言应当是平易的。所谓的语言平易,主要是指文章的语言形式具有平实自然、明白晓畅的特点。古人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过:"文章不难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这段话说明了文章语言平易的难能可贵。平易不是平淡无奇,而是要能"俗中见雅"、"拙中见巧"、"平中见奇",以取得一种"语浅而意深,言近而旨远"的写作效果。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要使文章语言达到平易的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用语要平实。学术论文属于非欣赏型文章,在这类文章中,要用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事理讲述得明明白白,最好能让读者感到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而深刻的道理已包含于其中。

    语言平实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西方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曾指出,最优雅的写作也就是最简朴的写作。论文作者要想在写作中做到用语平实,除了要有正确的写作观念和对研究研究的深入把握之外,还要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注意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和驾驭语言的功力。

    (2)用语要直白。与其实用的目的相适应,在学术论文中应当避免使用晦涩难懂或模糊曲折的语言形式,而要直陈其事,直截了当地把要告诉读者的意思表述清楚。选用词语要考虑有利于启发读者的思想,要能引导读者只就文章内容本身进行思考,而不必在对语言形式的推敲上花费时间,更不要让读者去费心揣摩那些难以读懂的语句。欣赏型文章通常所追求的那种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为学术论文写作所排斥的。

    (3)语句要顺畅。

    学术论文要一层紧承一层,一句紧接一句,语意的承接要紧密,该说的话都要说出来,而不能有省略、有跳跃,让读者自己去领会靠语境显示的"言外之意"。在有些文章的写作中,十分讲究发挥语境因素对于语义的补衬作用,论文写作却不能如此。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要使论文的语言平易,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使用生僻词语。生僻词语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当尽量避免使用。

    写作是从内容到形式(根据内容选择形式),阅读则是从形式到内容(根据形式理解内容),语言形式是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的凭借,假如读者连作者所用的词语都未能读懂,怎么谈得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呢?而生僻词语恰恰就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词语。汉代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说:"何以为辨,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避深就浅、避难就易是选用词语所应遵循的准则,生僻词语的大量使用显然是同这-准则相悖的。

    或许有人认为,使用生僻词浯,会使人感到文章有深度,使人觉得作者学问高深。实际上,语言的艰深同内容的深刻并无必然联系,相反,会写文章的人往往善于用最平常的词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说明最深奥的道理,免得读者只顾琢磨生僻词语的含义,却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刻领会。

    (2)不要堆砌华丽词藻。不顾表达的需要,胡乱堆砌华丽词藻,会使文章华而不实,并给人一种庸俗、浅薄的感觉,这是一切文章写作之大忌。在学术论文这类非欣赏型文章的写作中,对此要求得尤为严格。

    (3)不可滥用专业术语。多用专业术语,是学术论文语言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构成学术论文语言的精确性的一项内容,这在前面已经谈过。但虽然如此,对专业术语也不能不加限制地使用,文科论文特别是中文学科的论文的读者对象还是比较广泛的,论文作者在使用专业术语时,也要适当地照顾一下非专业人员的特点。在一些读者面极广的论文中,过于专业化的词语用得太多,对于一般社会成员来说,阅读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这无形中也就缩小了文章的读者范围。

    另外,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前几年在文科论文写作中出现了一种偏向,那就是牵强附会地搬用新术语或者盲目地引进自然科学术语。有人不管写什么文章,不管有无必要,都要套用一些新名词或纯料的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专门词语,甚至常常在没有真正把握那些术语的含义时,就望文生义,生搬硬套,把它们用在自以为合适的地方。这种作法不仅破坏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容易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会使读者对文章望而生畏,望而生厌。

    前面曾提到过,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科学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新的术语或其他学科的术语被用于论文之中,已成为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在对新的术语或自然科学术语的使用中,确实存在着生搬硬套与融会贯通的区别问题,后者是有益的,前者则是有害的。

    4.庄重

    科学是严肃的,理论是郑重的,高度科学化、理论化的学术内容的表述,必须相应地采用较为庄重的语言形式。学术论文语言所应具有的庄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句与措词两个方面:

    (1)大量使用严整的句子形式,有助于增加文章的庄重感。同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学术论文中长句、复句、整句(主谓句)以及常式句、完全句要多一些,短句、单句、零句(非主谓句)以及变式句、省略句则要相对地少一些。这种造句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学术论文语言表意精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文章的沉实感、凝重感。

    (2)独特的措词方式,也有助于保持文章的庄重感。具体地说,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有些词语是应该避免使用或慎重使用的,例如,对口语色彩过于浓烈的日常生活用语,像方言土语、、儿化词等,应禁止使用;对有损于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的粗俗词,像黑话、切口、骂人话等,应坚决予以弃除;对叹词、象声词和部分感情色彩过于浓烈的形容词、副词,应严格控制使用;对尚未经过社会约定俗成,进入全民语言交际系统的"言语新词",应尽量少用;对简称之类特殊的词语形式,应慎重使用。从原则上说,在比较庄重的语体中,是不能随便使用简称的。但如果一个字数较多的词语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为使行文简洁流畅,也可以在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时,对之进行简缩,并在括号中注明"以下简称为"。总之,无论哪类词语,只要会损害语言的庄重感,就应避免或慎重使用。反过来,有些词语,如文言词语的合理使用,也会使文章更有庄重感。一般来说,具有明显的书卷语体色彩的词语,是有利于增加文章语言的庄重感的词语,应当成为论文写作的基本的语言材料。

    精确、简明、平易、庄重,是论文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的特点,同时这几个特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四者统一,构成了文科论文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使论文语言具有这些特征的基础上,还应努力把文章写得富有文采。如果说精确、简明、乎易、庄重是对-切论文语言的一般要求,那么,富有文采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是对中文学科的论文语言的特殊要求。

    5.富有文采

    出色的论文语言要做到规范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文科论文特别是中文学科的论文不仅要以巨大的逻辑力量打动、征服读者,最好还要能以浓郁的文学色彩吸引、感染读者,文学论文尤其应当如此。语言富有文采,能为理论增添魅力,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范例。

    那么,怎样才能使论文的语言富有文采呢?

    (1)杜绝"零度风格"。要使语言富有文采,就不能板起面孔,故作姿态,用一种冷漠的腔调说话,在笔墨之间不妨流露出一定的主体色彩,以唤起读者的共鸣,或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对此,朱光潜先生曾谈过这样的看法:"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zerostyle),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一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但是一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理,如果能做到感动,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对于文章写作来说,所谓的"零度风格"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的文章很难真正吸引读者,更不要说引人入胜了。论文固然应以冷静、客观地阐释科学理论为特点,但这同语言形式的平板、僵直以及文章语气的漠然、冷峻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文学科的论文包括语言学论文和文学论文两大类,从总体上看,语言学论文的表述方式与自然科学论文的相同之处要更多一些。而文学论文则最能体现文科论文的特点,或者说应当具有一些"文学性"。文学是同"激情"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文学创作如此,文学研究也同样如此。文学研究需要情感体验,文学论文常常会充溢着作者的情感,这样的论文往往是有创新价值的论文。

    (2)多用具体、形象的词语。在不损害论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表述的准确性的前提下,使用一些具体、形象的词语,会使文章显得更有生气。如果在论文中一味用干枯、空洞的语言来表述深奥、抽象的理论,就很容易使人感到文章枯燥无味,甚至难以卒读。赋予深奥、抽象的理论内容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形式,把无形的事理有形化,深刻的道理就会变得似乎浅显起来,读者易于理解、消化,并能留下鲜明的印象,进而会打消对学术文章的畏难心理。

    (3)采用恰当的修辞方式。适当地采用一些修辞方式,也会增强论文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语体中的修辞只能是消极修辞,即只限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等。在科学文献的撰写中,不宜采用积极修辞的方式,也就是说一般不能运用辞格。但实际上,许多辞格都常被有效地运用于文科论文当中,比如排比、对偶等。排比这种辞格的最大作用就是贯通语势、突出文意,把排比句用在文章中,能使语言富有节奏感,使表达更富有条理。对偶是汉语所特有的修辞方式,对偶句的特点是音节整齐匀称、语义凝炼集中,把对偶用于论文写作中,能使文章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此外,巧妙的比喻既能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又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起来,因而也常被论文作者采用。总而言之,修辞方式如果用得妥当,确实能为文章增添光采;如果用得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妨碍内容的表述,所以,在行文中一定要从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合理地选用修辞方式。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