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四节课,整个城南中学都静悄悄的。让人心颤的春风吹拂过校园,一年四季长青的芒果树龙眼树的树叶哗啦啦作响,偶尔有一两只小鸟,站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喳喳作响,好似想要寻找树叶间的虫子。
六楼高的自强楼,在不暖和的春日下,兀自挺拔,艳红色的砖墙,在经过几年的风霜雨打,慢慢地褪去了当初最迷人的色彩。一楼兴趣室里,刚入学的初一小朋友正在上体育课,三三两两地分为泾渭相明的几个兴趣圈子。六楼实验室里,有几个刚好第四节课是实验课的班级,在老师的讲解和带领下,小心翼翼做着实验,期望着有一天从这间教室里能走出一位闻名全国的专家。
而在三楼第三间教室的2班里,同学们都低着头,蹙着一双双与年纪不符合的忧眉,看着摆放在桌子上的数学卷子,或精神抖擞,或愁眉苦脸,或奋笔疾书,或乱填乱写。
只见五六分钟过去了,站在讲台上如同视察士兵的将军那样凝望着台下同学,看了下时间到了,便让每排座位的第一个同学,从后排起开始收试卷,于是,没做完的更加紧张地涂写答案,做完的开始交头接耳对起了答案,差学生已经自暴自弃根本不理会,还肯上进的学生一声声哀叹慢点慢点我在写几个字,整间教室如同一锅清水,滴入了一滴沸油,激起杂乱的声响。
徐有才默默地站着,右手一边翻看着这学期刚发下来的数学书,一边心里回想着这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和重点。等全部试卷都整理完毕放在讲台上,徐有才才不管台下同学现在的心情是如何激荡,自顾自地开始讲起了第二小节的知识点。
台下的同学似乎也意料到徐老妖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态度,心中慢慢地平复刚考完试的心情,坐在前排的好同学,一丝不苟瞪大着眼睛看着黑板上的板书,坐在后排的同学,则是抽出了课外书,开始津津有味看了起来,个别条件比较好的同学,还拿出了手机开始冲浪。
宁知楚在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考得差了,所以只能坐在中排偏后一点,放在以前,他对徐有才肯定是满腹不满。但是,现在宁知楚却是转换了心态,感激起了徐有才,让他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他才好偷偷摸摸地在笔记本上迅速的抄写《鬼吹灯》。反正他早上有粗略看了几遍今天数学课要讲的知识点,不难也不简单,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掌握这样的知识点很容易,还不如把时间用来抄写大业中。
由于心中有大概印象,所以宁知楚抄写起来,那速度不能再快了。短短二十分钟内,他就已经写了两个多的章节,带来的后果也挺明显的,就是右手十分酸痛。宁知楚只好停下手中的黑色水笔,开始听课,不过此时离第四节下课也只剩下十分钟左右。
在宁知楚集中精神抄写的时候,徐有才已经把整个章节讲得风趣横生。不能否认的是,徐有才对待学生是非常严厉的,这才有了个外号叫“徐老妖”,但是他的教学技巧却能够在整个城南中学初中部排上前三名的。当然,无心读书的孩子们,可不会把你如何会讲解知识点如何举一反三如何让人兴致盎然看在心里,而是对于严厉的管教十分抵触。
这就是青春啊,这就是躁动的青春期啊。
不止男女之间开始产生蒙蒙的情愫,男孩女孩更是以摆脱长辈的管教为荣,以在同龄人之间出风头为荣,却料想不到,等到他们出了学校进入了社会之后,却再也找不到如此尽心尽力为你着想的长者了。等到那个时候,再来追忆,再来感叹年华似水,似乎也没什么意义了。
“喂,宁知楚,你整节课偷偷摸摸地在笔记本上写些什么,你之前不是挺喜欢听徐老妖的讲课吗?怎么今天跟我们一样,不爱听讲了?”
正当宁知楚感时伤春怀秋之际,新同桌贾军鹏看完自己手上的《作文与考试》,心中无聊至极,喳了喳嘴,跟宁知楚说起了悄悄话。
宁知楚当然不能把事实说出来,随便扯了一个借口,把贾军鹏忽悠过去,心中正缓了一口气,眼角边瞧见放在课桌的左上角的《作文与考试》,心中一动,就让贾军鹏拿了过来。
贾军鹏还想宁知楚改性子了,或者说不能在与班花文悠悠同桌而伤感,感受到宁知楚的扯拉,正想转头安慰下宁知楚受到重伤的心灵,却没想到宁知楚的目标是那本《作文与精选》。贾军鹏本不想理会这种见色忘友重物轻友的宁知楚,但考虑到从幼儿园到初中都与他同一个班级的情谊,贾军鹏还是撇了撇嘴,把那本《作文与精选》拿给了宁知楚。
宁知楚也是看到这本作文读物后,这才想起来,想要赚钱还可以通过投稿给类似于《作文与精选》这样的学生刊物。尽管稿费不高,按照之间的经验,基本上千字能够得到五十元的稿费。特别是以往的某读原创版,文笔辛辣老练的稿费最多可以得到千字千元。不过宁知楚重生到现在,还没在其他同学或者家里有看到过某读原创版,想必在这个世界不是被造物主给掐掉了,就是还没诞生吧。
简单地翻看了《作文与精选》里面的投稿,以宁知楚十几年的书龄,发觉这些投稿的质量真是参差不齐。有些文章的行文流水之间的老练和辛辣让宁知楚惭愧以对,但更多的是,文笔不堪入眼。于是,宁知楚便起了心思,毕竟他现在在抄写《鬼吹灯》,需要用到的不仅是一根黑色水笔一本笔记本,还需要更多的笔和笔记本来记载,一想到这,宁知楚就非常怀念上辈子的surface3平板电脑,配上官配的蓝色键盘,码起字来,那种感觉,杠杠的。
摇了摇头把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扔出去脑海,宁知楚翻到刊物的最后一页,把上面登记的投稿信息,原原本本完整地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