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爷张顺徽在朝中任吏部侍郎,正忙于繁琐的科举考试,有两个多月未曾归家。 听闻安乐公的噩耗,被特许回府搭理丧事。
皇上又拟了旨,宣了安乐公府二老爷张顺中父子火回京。
张顺徽请了天隆寺的袆决大师选了吉日送灵丧。丧那日,王公贵族都来送殡,彰显了安乐公平日里的积德积善。
送丧队伍走不多远,就见前面素棚高立,鼓乐齐鸣,原来是各家不约而同地设棚路祭。其中东岳王府、西山郡王、南宁郡王、北孙郡王都在路旁设立祭棚。
四王中南宁王功爵最高,南宁王赵霖想到与安乐公平日以兄弟相称,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不仅曾去安乐公府亲自吊唁,还命人在路旁郑重设棚,自己刚下了朝便换了素服前来吊丧。其他人本就是唯马是瞻,则更不必说了。
送丧队伍走走停停,磨了有两个时辰才到了灵山天隆寺门口。天隆寺得了皇帝的口谕,众道长早早就候着迎接灵柩。众道长虔心做完功课,祭奠完毕,方才把安乐公的棺柩埋葬于灵山后的松林里,与皇族的墓园紧紧相邻,枕尽贵气。
丧事拖拖拉拉办了半月有余,府里的气氛始终是热络不起来,冷冷清清没有了昔日的喧声笑语。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太夫人这厢本来就小病小恙地多,这次的丧子之痛更是形同抽去了她的半条命。气喘病又气势汹汹地犯开了,夜里咳嗽不断,太医来了几拨也不见效。 张顺中、张顺徽两人也是大孝子,衣不解带不分昼夜地伺候在榻前。两人小心翼翼地端着,唯恐这太夫人万一受不住也……
约莫着又是半个月的光景,太夫人这精神头儿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些许红光。整日里喝着润嗓的药膏,这气喘渐渐地平复了下来。府里人的脸上方显了轻松之色。
这日,太夫人精心收拾了一番,穿着褐色底子橘色蝙蝠双夀花样的对襟衫,丝抿得一丝不苟,油光泛亮,额上戴了一套葡萄紫的抹额。看上去,整个人都焕着英姿勃勃的精力劲儿。
太夫人端坐厅中大敞椅上,神冷气请,威严内敛。
下面两排密密麻麻的晚辈们,个个也是危襟正坐,目不斜视。
整个厅堂肃静得让人敛手敛脚地拘谨。
太夫人绷着脸,默了半晌,方开了金口,打破了这严肃的沉默。
“今日喊了儿们聚一堂,是老身有事宣布。”顿了一顿,两眼扫过人群一圈,“老太太我这当家作主也有将近四十年了。从前也风雨飘摇过,如今看着儿孙个个出人头地,我这心里也算得了安慰。”
厅堂里回荡着太夫人响亮的话语,众人更是屏住一口气,都在暗暗揣摩太夫人话里的意思。心思敏捷的人心里便活跃开了,一些深藏不露的念想如水泡般浮出水面,蠢蠢欲动。
太夫人似乎是故意要留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时间,慢慢呷了几口茶,缓缓道,“年岁不饶人。老身纵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想另立当家人。”
说到这儿,太夫人目光炯炯,望定下面依次坐开的人,一字一顿道,“儿们可否同意?”
深宅大院的人都晓得其中利害关系,都是一致的心思,以为左不过是从三房媳妇中选呗。大房常年卧病,剩下的也只有二房、三房了。
只见二老爷张顺中立起身来,杵在那儿身形彪悍,面膛紫红,声如洪钟,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一看便知是久经沙场之将才。他道,“母亲已至晚年,本就应该坐拥天伦之乐,儿们也不希望母亲太过劳累,儿们定遵从母亲的意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