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小花和阿郎后,灵芝仍每天在洪太太的搀扶下到布店里来,洪太太对做生意不在行,卖布扯布都常出差错,洪老板想关门停业一段时间,等灵芝分娩后再开门营业,可灵芝不同意,担心这会让布店的生意流失,后来经一位常来布店买布做衣裳的太太推荐,才招来了一位叫玉芬的小姑娘,店里的生意又恢愎到从前样。
灵芝在布店里一直没见到吉野来取衣裳,心中甚是纳闷,用手抚摸着凸起的肚子边走动边想,一见到洪顺回来就忍不住问,洪顺安慰她耐心等待,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吉野仍是没来。
后来洪顺从刘长官那里获知,王干事被上级任命为收容所新的管事,撤换走了先前的那位长官,王干事接手收容所后,就开始全面清理整顿收容所,获得了上级的支持。
王干事先是组织收容所的管理人员对食堂和厨房进行了整治,针对日本战俘的饮食特点,提出“饮食健康”的卫生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改造,日本战俘们渐渐地发现每天的膳食在不断地趋于清淡可口。由于上级的供给有限,王干事主张带领部分战俘到郊外采摘鲜嫩的野葱和蕨苔,获得外出的几名日本战俘十分兴奋,在卫兵的带领下,沿着郊外的羊肠小道往龙头山方向走去,一路上树木葱郁、花开半夏,各种不知名的鸟儿从身边飞来飞去,嗅着草木芬芳的气息,几名日本战俘恍惚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相互间嬉笑打闹,但一见到路边生长着的野葱和蕨苔,就高兴地跑了过去,每当挖出埋在土地里白白的野葱果时,都忍不住拿到鼻子边闻着野葱果散发出来的香气。卫兵们带着他们一直爬上龙头山顶端,站在山颠俯视着整个古城,几名日本战俘深深为古城的宁静秀丽所倾倒,禁不住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回到收容所后,眼见他们手里提着满满的野葱和蕨苔,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其他的日本战俘不由对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尤其是那对日本夫妻,走过来拿起新鲜的野葱和蕨苔,眼神放光,主动要和他们一起洗摘,晚上吃着亲手采摘的野葱和蕨苔,一个个笑着乐开了花。
那对日本夫妻在吉野太郎的照料下,身体日渐康复,这天他们找到马翻译,向马翻译说明了用意后,马翻译带着他们一起试着走进王干事的办公室,王干事见到他们,忙站起来迎他们到椅子上坐下,又去倒了茶水来端给他们,热心地询问他们有什么事,夫妻二人诚惶诚恐地通过马翻译向王干事转达他们的想法:
“从来到这里几个月,都没有洗过一回澡,能不能给我们解决一下洗澡的问题?”
“等我们考虑一下,看能不能腾出一间空房子,建个淋浴室。”王干事微笑着说道。
夫妻二人听完马翻译给他们转达后,着急地一个劲地向王干事连连摆手,王干事不明就里,只见他二人同马翻译叽哩哇啦一番后,马翻译笑着转向王干事说道:
“他们不习惯洗淋浴,希望能弄成澡桶,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轮流洗上热水澡。战俘里有几个会制作澡桶,不用咱们动手,只需给他们提供工具就行。”
“哦,是这样啊,那就安排卫兵按照他们的需要去把工具材料买来交给他们。但也总得有一间空房子才行。”王干事边说边想,最后决定将自己居住的房间腾出来。
“那你住哪里?”马翻译问道。
“没事,我可以同大家一起同住大礼堂。”王干事说道。
“这?不太好吧。”马翻译担心道。
“没什么,就这样定了吧。”王干事拍拍马翻译的肩膀说道。
夫妻二人听马翻译告之情况后,一起站起来向王干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相互搀扶着走了出去。
第二天,几名日本战俘吃完饭后,就开始在院子里忙碌起来,吉野太郎从那对日本夫妻那里获知情况后,也主动加入其中,那对日本夫妻热心地在边上做着参谋,比比划划,其他人不解地走过来询问,得知是要制作日式澡桶,一个个相互转告,欣喜若狂。到了夏天,王干事则亲自带领日本战俘们到河去里游泳,还教大家撒网捕鱼,一条条鲜活的鱼在他们手里活蹦乱跳,拿回去后交到食堂,当晚就吃上了美味可口的酸汤鱼。
后来,王干事听说日本战俘爱喝天然泉水,便组织战俘们在后院开挖掘水井,古城的地下泉眼丰富,没几天就挖掘出一口水井,吉野太郎同战俘们一起在水井边高兴地相互泼水嬉闹,有了这口水井,收容所里就再也不用每天派人到外面去挑水吃了。
吉野太郎也将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发挥出来,按照王干事的要求,配合做好对日本战俘们的身体检查及生病的护理,每天不停地帮着做这做那,精气神十足,笑容也多了,眼里充满着希望,特别是那对日本夫妇,用自己的医术每天为他们诊视,深得这对夫妇的信任和好感。
一天中午,王干事同日本战俘们一起在食堂里吃饭,王干事端着饭食同马翻译边走边说着话,还未走到餐桌边,突然感到一阵晕眩,手里的饭食随即滑落在地,人也向一边倒去,马翻译赶紧扶起王干事,同时向四周叫喊着吉野太郎,吉野太郎飞快地跑过来,同马翻译一起将王干事扶到餐桌边坐下,众人都一起齐涌过来,关心地询问着王干事的情况,吉野太郎用手摸了摸王干事的额头,又摸了一下自己的,向马翻译说王干事是感冒发高烧导致昏迷,王干事睁开眼向大家微笑着说不碍事,但吉野太郎不由分说将王干事背在身上,马翻译让战俘们让出一条路,大家纷纷闪开来,看着吉野太郎背着王干事走出食堂,直朝宿舍走去。
下午晚餐时,那对日本夫妇手里捧着一个饭盒,慢慢地走进王干事的宿舍,吉野太郎和马翻译一直守在王干事床边,吉野太郎不断地用毛巾敷在王干事额头退烧,马翻译则帮着换掉盆里的水。经过一下午的精心护理,王干事的高烧有所减退,只是浑身乏力,还需躺着休息。
三人见到他们进来,马翻译忙站起来让坐,只见那对日本夫妇将手里的饭盒打开,里面是刚熬好的鸡蛋青菜稀饭,黄色白色绿色相间,看着就不由让人食欲大开,通过马翻译转达,方才知道这是他们专门到食堂亲自动手给王干事熬制的,王干事对他们深表感激,那女战俘亲自用汤勺一口口地吹着喂给王干事吃,王干事不由泪湿眼框。
“我父母去世得早,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有让别人给我喂过饭食。”王干事说道。
那女战俘听了马翻译转达后,告诉王干事说他们自己的儿子也是同他一样的大,却不幸被政府拉来从军,已战死在沙场。所以他们是从心里感激王干事,并将他视同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地看待,希望王干事早日恢愎健康。
“好的,等我病愈后,我还要带着你们到黄桑等地山坡摘野板栗,到朝阳坝一带挖折耳根、采芹菜,让大家饱尝古城的山珍。”王干事说道。
“这些山珍要能沾上腐乳就更好吃了。”吉野太郎说道。
王干事听完马翻译转达,着急回答道:
“这好办呀,咱古城就盛产腐乳,特别是何家的霉豆腐,那可是古城出了名的,清朝间还作为古城贡品敬献给老佛爷享用呢。”
三人听了马翻译转达后,不由哈哈大笑。
在吉野太郎等人的悉心照料下,日本战俘们轮流过来探视,有的送来果品,有的送来米糕,大家围坐在王干事床前叙述儿时的往事,讲述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房间里充满了喜悦情谊。
几天后,王干事病愈,披着衣裳走出房间到院子里晒太阳,日本战俘们见到王干事纷纷围拢过来,比划着手势关切地询问王干事的病情,王干事一一领会,并表示谢谢大家的关心,因语言不通,王干事就坐着哼唱起《松花江上》,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日本战俘们的心灵,待王干事唱完,大家抱以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也唱起了日本的《樱花颂》,几名战俘还边唱边跳,王干事也随着节奏用手打着拍子,沉浸在一派欢乐的气氛中。
后来收容所里又建起了图书室,王干事让吉野太郎和马翻译等人编印和平村杂志《和平先锋》、《东亚先锋》等,反映和平村里日本战俘的生活、学习、劳动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内容,每期50页左右,印100份至200份不等,发放到战俘们手中进行宣传。同时还组织日本战俘中的能工巧匠,利用古城丰富的竹、木、石、牛骨资源,加工成印章、烟袋头、挂钟、人头浮雕、小提琴、月琴、夏威夷四弦琴等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还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大炮、坦克等模型,由收容所代销,销售收入归日本战俘们自己所有,使一些日俘有了一些零用钱用来购买糖果他香烟。
一天王干事接到上级通知,说是国际红十字会的一名学者要专程到古城收容所来考察日本战俘们的生活情况。王干事在大礼堂将此事告诉大家,同时还有日本反战同盟作家鹿地亘夫妇随行,大家尽可以在这次考察中畅所欲言,给国际社会一个真实的战俘生活写照。
几天后,一辆黑色轿车开进了收容所,王干事、刘长官、马翻译等人站在院子里迎接,从车上下来二男一女,走在前面的是一位来自瑞士的学者,跟在他后面的就是鹿地亘夫妇,王干事等将他们迎进办公室,向他们介绍了收容所的情况,还给他们专门安排了休息的房间,使他们能更加方便地在收容所进行考察采访活动。
因瑞士学者的语言障碍,王干事便把马翻译指派给他,全程陪同他考察走访。鹿地亘夫妇则直接提出想见见那对日本战俘夫妻俩,于是王干事让卫兵把那对日本战俘夫妻叫来,四人相见,迎面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互诉衷肠,周围的人也不禁为他们的相见抹泪。
刘长官专门在古城安排了接待晚宴,瑞士学者、鹿地亘夫妇、王干事、马翻译、那对日本战俘夫妻、吉野太郎等人参加,这可忙坏了马翻译,英语、日语、汉语交叉进行翻译,让大家对他的语言功力赞叹不已,刘长官和王干事为此专门向他敬酒酬谢。
“今天要没有马翻译,咱们这顿饭都会吃不好。”王干事笑着对刘长官说道。
“这也我在古城任职以来,第一次同这么多的外国客人坐在一起吃饭,实属难得。”刘长官说道。
“这样一来,咱这古城名气可是大了去了啊。”王干事说道。
“这也是你的功劳,把这收容所治理得这么好,还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我也得为你给上级请功。”刘长官举起酒杯向王干事敬酒说道。
“岂敢岂敢,这都是大家合作得好。”王干事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鹿地亘夫妇则同那对日本战俘夫妻用日语交谈着分别这些年来的种种际遇,万分感槪能在古城重逢相遇,相互问候着彼此的身体、饮食、睡眠等情况,交谈得甚欢。
瑞士学者则同吉野太郎通过马翻译讨论着中日之间这场战争,吉野太郎阐述了自己对这场战争的看法,特别是来到古城收容所,看到中国军民是真心实意地优待俘虏,虽然日军对中国实行“三光政策”,无恶不作,惨无人道,但中国人民仍以最大的度量宽容他们,对他们实行人道主义精神的教育感化,自己深深地被感动。
第二天,瑞士学者和鹿地亘夫妇在王干事的陪同下,参观了收容所里的食堂、厨房、宿舍、澡堂、训练室、图书室、病房等等,特别是在食堂里看到日本战俘吃的伙食比抗日前线中国士兵们吃得还好,让瑞士学者深为感动,认为收容所优待日军俘虏,教育管理完善,是人性化管理最好的收容所,并对日本战俘们自做的各式工艺品感到好奇,表示要带上几个拿去参加工艺品展览。
鹿地亘夫妇自“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发表了许多反战言论,因此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迫害,被日本政府逮捕,获释出狱后辗转来到上海,开始公开发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文章,后经友人介绍同郭沫若结识,被安排在第三厅第七处(对敌宣传处)工作。
鹿地亘夫妇不仅在报刊上发表反战文章,还积极联系日本进步新闻人士,让他的文章也能在日本报纸刊登。由于鹿地亘是日本的反战作家,对日本的新闻宣传很重要,鹿地亘曾在广播电台中用日语向日本国民演说,号召日本人民起来反抗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他还冒着炮火,随同以郭沫若为首的武汉前线慰劳团到前线慰问,并对前线的对敌宣传工作给予指导。同时也到各地日本俘虏营,对日本俘虏进行教育、感化等。
这次安排来到古城收容所,鹿地亘夫妇不仅被古城秀丽的景色吸引,更是被收容所里日本战俘们的衣食住宿环境和学习教育氛围所感动,在同那对日本战俘夫妻的交谈中了解到收容所里发生的变化和日本战俘们当前的心态后,为帮助王干事们进一步促进日本战俘们的觉醒,鹿地亘夫妇决定为日本战俘们作一场演讲,此举得到王干事的积极支持。
王干事将此事安排给马翻译和吉野太郎,俩人积极筹备谋划,将大礼堂打扫干净,台站摆上一张讲桌,后面放着小黑板,台下整齐有序地摆着长条凳,一切布置完后,王干事很是满意。于是,第二天下午,收容所里的全体日本战俘排着队走进大礼堂坐下,王干事和马翻译陪着鹿地亘夫妇走进大礼堂,王干事领着鹿地亘走上讲台,站在讲桌边,王干事先开口说道:
“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鹿地亘先生为我们作一场演讲,请大家欢迎!”
台下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王干事走下台来坐在鹿地亘夫人和马翻译中间,鹿地亘先向所有人员深深起鞠了一躬,然后走到讲台前,用日语开始演讲,马翻译则给王干事一句句地翻译着,大致内容如下:
我亲爱的同胞们:
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背井离乡?是什么原因让你们骨肉分离?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走上这硝烟弥漫的战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