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十五丈……去、去哪儿找那么大的整料啊!”温老二彻底让洪涛喷晕了,十五丈就是四十多米长,要想做一根四十多米长的大船龙骨,就需要一颗六十米高的大树,掐两头要中间。世界上有六十多米高的大树吗?反正温老二是没见过。
“嘿嘿嘿,龙骨不见得是整根的才好,可以拼接,方法我会,等这艘船造好了,我们再慢慢尝试如何拼接龙骨如何?”洪涛不清楚宋代的造船工艺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不过拼接龙骨这门手艺他们应该还不会,或者说宋代的船只并不太重视龙骨及船体的强度。因为这时候没有高强度的远航需求,也就没高强度的海战,没有需求的玩意自然没人去研究。
洪涛仔细观察过疍家人的连排船还有罗有德那艘鸟船的龙骨结构,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宋朝的船只整体强度不够,这也是他们不能进行远航的一个技术限制。就拿罗有德的鸟船为例,近25米长,排水量接近150吨的大船,主龙骨的尺寸却非常小,只有20厘米左右见方的一根松木,没有肋条,只有8块整个的底舱隔板和两根副龙骨。
这种结构像一个笼子,各处的作用力都差不多大,很平均的分配了受力,使得船体内部的空间比较大,利于装载更多的东西。但它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冗余度不足,一旦有一方受力过大,就会咔嚓一下散了架,修都没机会了。
另外,这时候的宋朝海船过份依靠船板来承受整艘船的扭力和拉力,有点像后世的车身承载型轿车,没有大梁,全靠车身铁皮又当骨头又当皮。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车体轻便、经济实惠,可是坏处也很明显,就是车体牢固度不够,无法承受太强的颠簸和扭动。所以真正的越野级别车辆,全是非承载式底盘,车身只是坐在大梁上的一个壳子,大梁成为了受力原件。
不过宋朝海船的设计思路很符合当前的航海需求,大宋周围没有强大的海军国家,也没有向更远海域航行的迫切需要。绝大多数人以为南番诸国就已经到了天边了,既然这种船都能过去,那还费劲研究造价更贵、更难建造、更坚固的船何用?有那个钱和时间,不如多造两艘福船、广船、鸟船跑运输实惠。
但洪涛不能这么想,他现在要把所有人唤醒,让他们更重视海洋、更离不开海洋,然后才能依靠自己对大海的了解始终站在领先一步的位置上,再利用这个优势去索求自己所需要得到和想得到的一切。别人可以偷懒,他不能,领先者就要跑得快,何况他还没真正领先呢。
拼接木龙骨的技术,来自于上辈子和他一起去打捞沉船的普约尔兄弟。这一对儿老头算是把西班牙黄金船队研究了一个透彻,不光对船队的历史了如指掌,还对西班牙大帆船的构造如数家珍。大家在老鼠超人号上休息的时候,洪涛就和这对儿老头聊过有关造船方面的事情,当时洪涛还以为古代造船的龙骨都是整根大木头呢,想造大船就得先去找大树,结果遭到了普约尔兄弟的耻笑。
原来到了15世纪之后,欧洲的造船工艺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字军东征虽然最终也没胜利,却让北欧各国的船只进入了地中海。结果南欧这些国家一看,咦,你们的船和我们的不太一样啊,得,咱们大家交流交流吧。一来二去,北欧挪威人、瑞典人的造船技术就和南欧法国、意大利、希腊的造船技术融合了,再加上从阿拉伯人那里偷学来的一些东西,威尼斯人率先造出来一种更适合远航、体型更大的帆船来。这时候,原本限制船只体型的龙骨问题就被解决了。
欧洲人使用一种斜向的卯榫结构,加上外龙骨和内龙骨这种三层复合的方式,成功的把一整根帆船龙骨变成了由三段接合的状态,且坚固程度一点不损失,反倒强了不少。这样一来,帆船就不再受限于龙骨木料问题,欧洲的大帆船从此就越造越大、越造越变态,也慢慢的越走越远、越来越强大,逐渐霸占了海洋,进而开始了他们从全世界抢夺资源的殖民时期。
而这种龙骨的建造结构,普约尔兄弟不光有图有真相,还有试验来证明。碰上洪涛这么一个杠头之后,兄弟两人亲自上阵,用一根14英寸的方木给洪涛现场演示了一遍如何进行三段连接。这个试验的结果让洪涛哑口无言,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