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吴亦自从上次去过了张皮家,便一直惦记着老爷子。
回客栈后又和引三海说起了张皮的家境。引三海本也心善,心中又甚喜老爷子唱的那两句评弹。两人便合计着要给老爷子家置办些东西,也方便他日后过活。
两人心中笃定,吴亦便开着小绿王八壳子,载着引三海上了街。
若说这女人,逛街是天生的本事。论她是太太,夫人,小姐或是丫头。那在街上遛逛着,便如同战场上的风流英雄一般。任他十几个年轻,拓拔的汉子,也不见得能是对手。
这吴亦自动请愿与引三海一同上街。可真真是遭足了罪。
且不说逛了多少店铺,走了多少路程。单单的是搬东西便要活活的累个半死。本看着引三海是个清修的道士,应是不理俗事,无欲无求。可在吴亦眼中,引三海今儿却偏偏是俗到家了。
若说这引三海,带着吴亦从铺子街的这头又逛到了那头。再从那头又遛回了这头。买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材米油盐,针线蚊帐等物还不够,偏偏又要买鸡鸭鹅狗等牲禽牲畜。并一本正经的诌道。
“没有鸡怎的打鸣下蛋,没有狗怎的看家护院。贫苦人家不敌你们大户,有更夫,小厮的专门报晓熄灯。贫苦人家还不是守住耕地,猪狗过日子。”
吴亦听了也反驳不过,只好乖乖的掏了银票。只得可怜了吴亦的小绿王八壳子车,前头坐着吴,引二人。后座坐了一排鸡鸭。若不是吴亦坚持拦着,引三海定要把狗猪的也死死塞到车子里。
……
两人合计着直奔了张皮家,张皮当时正敞着门,坐在炕上抽着烟袋锅子,心中想着孙子怎的迟迟不归,免不了一阵心酸,自顾自的的叹着气。吴亦和引三海下了车,还没到门口,吴亦便扯开了嗓子。
“张师傅,我们来看您了!”
张皮岁数虽大了,但却也耳聪目明。听见有人叫喊他,忙放下烟袋锅子,硬挤出了笑模样。下了炕,穿上了不知穿了多少年的破布鞋。忙忙慌慌出了门。
吴亦和引三海也下了车,老远的便看见张皮站在门口迎接。引三海也不顾吴亦和一车的东西,急匆匆的跑到了张皮身边。
“老爷子,你怎的还出来了。外面风大,快进屋罢。”
张皮本就是个鳏夫,儿女都走到了他前头。只剩得一个小孙子,半年前却说要出门做买卖,便也一直没有回来。老人家天天一铺被子,一个笊篱的,也无人说个话。今儿见了这么光鲜的姑娘,少爷们的来瞧看他。心里吐不出的高兴。忙请引三海进了屋。又让引三海坐在炕头,说着炕头暖和些。又因家中没有招待客人的茶叶,便把碗刷了又刷,涮了又涮,倒了满满一大碗的热水请引三海喝。
引三海自幼便没了父母,忽见到有人这么对待她。不自觉的暖到了心窝子。便收起了往日肃静的模样,连连扯开了话匣子。
却说吴亦,本以为自己给张皮置办了这些个东西。老爷子定会千恩万谢的感激他。不曾想,那老爷子和引三海两人进了屋也有好一会儿。可谁都没再出来,竟生生的把他这么一个大活人丢在了外面。
吴亦此时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望着满满一大车的东西,还有一排鸡鸭鹅狗的。脸色都沉到了下半夜。
没得办法,吴亦便一个人开始车上车下的忙活着。过了好一会儿,引三海还在跟老爷子谈着琵琶,三弦的。又说要拜师,定要学会老爷子那首《秦淮景》,忽的听见院中有些声响,这才想起来,还把一个人忘在了后面。便急忙下了炕。出门这么一瞧,正看见吴亦西服也敞开了,领带也散了。正撸胳膊挽袖子的满院子追着鸡鸭的跑。
引三海和张皮见了忙过来帮忙,过了半晌,几个人忙活完。吴亦又找人在张家院子里支起了猪圈栅栏。还叫了几个力巴给老爷子家盘新炕。一时张家忙里忙外,热热闹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