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石当关问计之时,杨奇策本有两个想法,只因第二计太过行险,一直犹豫没说,等到探子来报,想说已晚了。
杨奇策的第二计和陈道略的“诱敌之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便是在锦城摆出空城计,留下何中行、马承忠转移城内百姓,而石当关、王伯约等人全部暗自返回松岳,整军以待陈军。其中一些详细布置,他大约都有了构想,即使锦城最后被攻破,梁军最终仍能准备充分地将陈军挡在松岳城外,不过现在看来,一切都为时已晚。
陈道略以孙放达为诱饵,赚出石当关、王伯约等人,然后再安下埋伏,前后夹而击之,只怕一并追去的几人全都要凶多吉少了。
杨奇策来不及自怨懊悔,心念电转,筹思应对之计,忽而灵光一闪,想起之前看过的那幅锦城周围的地形图,隐约记得锦城与九安之间似乎有一座呈喇叭状的峡谷名字叫“落石谷”,暗道:“会不会是在哪里?”
杨奇策忙去找何中行商量对策,说出自己的揣测,何中行道:“无论如何,如今我等只能固守锦城,陈道略太过阴险狡诈,倘若本将贸然出兵去接应,恐怕连城池也要丢了,只盼石大将军、王少将军能及时觉察陈道略阴谋,予以化解。”
杨奇策深知何中行所言有理,而且事情发展到现在,一切尽在陈道略掌控之中,陈国兵将本就强于梁国,陈道略又是多谋知兵、久经沙场的统帅,要破这个危局,除非父亲亲来,自己一时当真是无计可施了。
杨奇策沉默不语,与何中行正坐间,忽然有人来报,说抓到三个奸细,何中行忙令带上来,却是三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三人被带进屋之后,一口道:“我等皆是奉各城太守之命前来拜会马太守的,并非奸细,待见到马太守,我等自会证明清白。”
何中行令人去请马承忠,一会马承忠过来,中间那人道:“请将我怀中书信取出与马太守,一看便知。”
一位小校果然从那人怀里掏出一封信,呈给马承忠,马承忠打开一看,竟是黄台城太守徐任的亲笔来信,徐任在信中说,黄台、庆阳、乐宁三城太守几日前接到陛下密旨,要他们分别出兵五千秘密驰援锦城,这一万五千兵由黄台太守徐任统领。
中间那人道:“三城合兵共计一万五千,又得从上阴、九安两城逃出来的七千兵,共计两万二千兵,此刻由黄台城谢平将军亲率,正赶来锦城,明日便到。”
杨奇策道:“马大人能否确认此信真伪?”
马承忠在众人不注意间,伸手在信上轻轻摩挲了几遍,道:“此信的确出自徐任亲笔。”
杨奇策暗道:“这三城援兵多半是出自二弟姜仲的手笔,能于千里之外,下出这一步棋,已经足以令我叹服,可惜的是这支援军没能早到一日,错过了陈道略的杀局,毕竟二弟不是神仙圣人,即便如此,倘能妥善运用这支援兵,必能发挥奇效。”
于是杨奇策说道:“若这两万援军能于明日赶到,在下倒有一计,可尽灭城外五万陈兵。”
正当杨奇策在定灭敌之计时,石当关所率一万五千梁兵已经发现孙放达踪迹,而且对方行军较急,似乎对自己被跟踪一事毫无察觉,于是石当关心生一计,拨五千兵从小路迂回,率先在前方十五里外的山岭两侧做好埋伏,然后他率大军从敌人背后掩杀,杀孙放达一个措手不及。
孙放达此时的确不知道有一支实力强劲的梁兵正尾随自己,他奉帅命去攻打宿湖,从而打开通向庐州的大门,然后等陈帅率大军前来,一道攻入庐州,他并不知道他的陈帅在用他布一个怎样的局。
大军行至峡口时,孙放达抬头看了一眼,叹道:“好险峻的一座山口,倒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
言罢率军入了山口,忽而两边响起震天响的呐喊声,左右两边各杀出一支梁兵,陈兵无不大惊,不知梁兵如何会率先在此处设下埋伏。
梁兵来得突兀,陈兵不免有些措手不及,刚一交手就被冲乱阵型,四处乱窜,恰在这时,后方又响起厮杀声,隐约听到有人叫道:“石当关在此!陈道略已被我斩杀,速速投降!”
陈兵无不听得大惊失色,越发地手忙脚乱,不过孙放达毕竟是一代名将,片刻错愕之后,很快镇静下来,道:“莫中了敌人惑敌之计,大家随我来!”
孙放达将旗忽然调转方向,从西边冲杀出一条通道,随后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不一会来到一座峡谷谷口,此刻前有伏兵,后有来敌,再无退路,于是孙放达率大军进入峡谷,谷内风凉水便,风景别致,若非战时,倒是一个游览的好去处。
孙放达此时却没有任何欣赏美景的心情,待陈军全部入谷之后,十万大军几折其三,幸好此谷易守难攻,据谷口而守,梁兵一时也是无可奈何。
石当关策马上前,道:“孙放达上前答话!”
孙放达谷内接话道:“石当关,你中了陈元帅之计,还未醒悟吗?”
石当关大笑道:“休要唬本将,本将知晓你率军前去攻打宿湖,特地领精兵前来擒你,如今你被本将困在这喇叭谷,死路一条,若早日投降,还能免你一死!”
孙放达道:“我今将你引至此处,陈帅大军随后便到,届时前后夹击,你两头难顾,不知谁死路一条。”
石当关道:“孙将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