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的下旬,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按古人习惯开始蓄发的杨帆,感觉很是难受:热不说,额前的流海还老是遮挡视线。自己又不是来自星星的教授,用不着扮酷,于是杨帆便叫樱桃给自己做根发带,好把垂下来的头发拢一拢。却不想,樱桃自作聪明,发带上给挂了一块棱形玉坠,说是放在额上显得富贵漂亮。这玉坠虽然不大,但在额头上晃来晃去的,实在烦人。不好拂了小姑娘的好意,只是杨帆戴上之后,一出大门便把发带向后一转,将玉坠放在后脑勺上。
铁器作坊院内,杨帆把发带向上推了推,免得头发挡住视线。院子中央,一根钢管被固定在一块大木板上,钢管的一侧,伸出一条火药引线,一名工匠拿着火折将引线点燃,然后迅速跑到远处。火星“嗞嗞”地燃向钢管,然后便是“砰”的一声。等硝烟散尽,杨帆过去卸下钢管,仔细观察一番。这些天工匠们共煅造了二十几根钢管,经杨帆测试,合格的只有不到十根。筛选出合格的枪管之后,杨帆算是松了口气——技术最难把握的部分终于搞定。接下来便是配件组装的细活,只要心灵手巧、费些工夫就能成功。而在前些天,另一组工匠也将两门铜炮铸好,现在已按装到炮车之上,用油布包着放在由禁军严密看管的作坊仓库内。杨帆决定,这几天便拉到野外进行测试。
忙活完枪管的测试工作,杨帆同梅执礼来到大堂,洗了下手,就同梅执礼商量下试炮的具体事项。梅执礼一听那两门铜炮,便皱眉头,为难地道:
“子航啊,咱们还不知道这铜炮的威力如何,可就算威力巨大,咱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黄铜来大量制造啊,你不知道,为了这两吨的黄铜,我的腿都快跑断了。”
“哈哈,这铜炮自然是好,不过也可用熟铁代替,只是要费些工夫。”
“那就好!那就好!你快说说这试炮都需要什么东西……”
等两人敲定了试炮的细节,已近傍晚,这时一阵凉风吹进屋内,杨帆往外一看,天有些阴沉,看上去就要下雨的样子。果然过了一会,屋外传来了闷闷的雷声,雷声越来越响,几滴豆粒大的雨点被风吹进屋里。一声响雷过后,杨帆向梅执礼笑道:“老梅啊,再过几日,我们便给他来个晴天霹雳!”
“哈!你是说的那铜炮罢,声势便如这响雷?”
“正是!”杨帆站起,走到窗前,看着风雷交加的天空道,“九州生气恃风雷,咱们大宋也该听几声响了!”
“哈哈!好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子航志向不小啊。”
“呵呵,一般一般……”
......
五月二十六日,雨后湿润的大地重归干燥。清晨,两辆马车来到杨府门前,杨帆领着周侗、鲁智深和岳飞上了马车。马车在铁器作坊门前与梅执礼会合。梅执礼这边,四匹马一辆炮车,林冲带领的三十名禁军站在两侧,整个队伍也是整装待发。见杨帆的马车驶过来,梅执礼钻了进去,林冲则提枪上马,在前面开道,车队便在他的引领下,向城外缓缓驶去。
开封城外,一片开阔的荒地上,梅执礼令人堆起了两个小土丘,分别距离炮车约100米和200米,土丘前面分别竖起一排木板作为靶子。众人将炮车停好位置后,杨帆从炮车的装具箱内拿出两个大刷子和一个铁桶,然后命人打了一桶水来。接下来准备试射,几个工匠将弹药抬了上来,杨帆拿出一个绸布包,掂了掂放入炮口,然后放入两包铅丸,用大刷子的木柄将填入的布包压实。做完这些后,杨帆又拿了一个长铁锥,伸入铜炮后端的点火口使劲一戳,然后抽出铁锥,往点火口里灌满了火药。填装完毕,杨帆略一蹲身,进行瞄准,这一炮是平射,目标是百米外的木板。工匠们按杨帆的要求把炮身调整到位,一切准备就绪。
为了安全起见,杨帆又穿上了笨重的拆弹服,其他人也按要求退到安全距离。杨帆手持火把,大叫一声“准备发射”,便将火把凑向点火口。点火口的火药“嗞”地一声被点着了,火花喷出一尺来高,接着一声巨响,炮口喷出浓浓的白烟和火光,炮身猛地向后一座。
“成功!”杨帆暗道。摘下头盔,喊人过来帮自己脱下了拆弹服。
“果然是晴天霹雳!”梅执礼揉着耳朵凑上来说道。
“嗯!”杨帆一边回答,一边检查着炮身和车架,一会才道:“没有问题,咱们去看看靶子的情况。”
“哇呀呀!”众来还未走到靶子跟前,鲁智深便大叫道。来到跟前一看,木板已破烂不堪,有几块直接被打碎散落在了地上,仍然竖立着的几块上面也是千疮百孔。这些木板约有一寸厚,这样的距离,如果用弓箭,恐怕只会让对方来个“木板借箭”,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