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字听着有些让人毛骨悚然,其实就是一个专门贩卖古旧物品的市场。只不过鬼市有点特殊,一般是黎明前开张,天一亮就收摊。
据秦凡所知,鬼市起源于清朝,老燕京人说“鬼市”一是指市场里面来路不正的东西非常多。二是鬼市凌晨天黑前开市,天刚刚擦亮就散了,跟鬼一样来无影去无踪。
那么为什么要黎明前开张,天一亮就收摊呢?这里可就大有讲头了。
在那个穷苦的年代,不论是收来的东西,还是自家不用的东西,可不象现在这样都是新的,绝大多数都是破烂不堪的东西。那怎么办?搞鬼啊!
有的人把破棉衣漏出棉花的地方叠在里面让你看不来。有的将旧鞋刷上墨汁,看着就新了许多。还有的把要散的家具钉巴钉巴,瞧着挺结实的,没准拉回家就散架了。其实说白了就是骗人。
反正买家和卖家心里都清楚,看出来了也不说,使劲地往下砍价。但是再砍价,也是“买的没有卖的精”,到头来,还是谁买了谁认倒霉了。
做这种买卖的在大白天的自然不能干。所以也就约定俗成了黎明前开张,天一亮就收摊了。
解放以后,鬼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营的品种增加了许多。到了现在逐渐发展成买卖古玩或者古籍善本等收藏品的市场。
鬼市虽然不乏真品古玩,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次充好的赝品,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在鬼市里打眼吃药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只不过鬼市里的东西一般比商场要便宜很多,就算淘到了假货也不会太心疼,就当是交学费了。若是一个不留神淘到件古玩精品,那就赚大了。
鬼市还有个规矩就是看货不问货,不能问东西的来历,看好之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打眼还是捡漏就要看买家的眼力和本事了。
听苏嫣然这么一说,秦凡对城隍庙的鬼市有了点兴趣。周末凌晨4点不到就和苏嫣然开车来到了城隍庙一带的鬼市。
到了鬼市,因为天黑的关系秦凡和苏嫣然看到路边影影绰绰的站着、蹲着好些人,也有人在脚前摆一马灯,将灯捻调的很小光线暗淡,看上去真像是走夜路过坟头的时候遇到的“鬼火”。
苏嫣然在商场上是出了名的女强人,敢打敢拼。但在这却是鬼市的阴森氛围吓的脸色有些发白,紧紧的跟在秦凡后面生怕走丢一样。
秦凡注意到,在这一带的鬼市里交易不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在袖筒里捏手指头,用手势表示,而是以耳语讲价。
南来北往的收藏爱好者和做古玩生意的商人都喜欢来趟鬼市。没多久,鬼市逐渐喧闹起来,人声嘈杂,一派热闹景象,苏嫣然也就没那么害怕了。
在历史上,天津南开区天宝路上的鬼市无疑是最有名的。
天津鬼市出现在清末时期,由于国势的没落,很多达官显贵的家道也是江河日下。而那些富家子弟游手好闲惯了,为了换取抽大烟的钱,就偷偷变卖家中的古玩。
但这毕竟这是有失身份的举动,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卖。于是只有在凌晨两三点钟托人拿到鬼市上卖。
1860年的时候,燕京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天津作为离燕京最近的大都会,圆明园里被盗窃的大部分珍奇物品、装饰摆设、园砖园瓦就被英法联军拉到天津,当街拍卖。
据当时法国公使葛罗吐露:“此时天津的景象是乱哄哄的,每个十字路口都有士兵出卖成匹的丝绸、珠宝、花瓶和翡翠等无数贵重的物品,这些都是来自圆明园,总值至少达三千万法郎。”
当时天津卫的高官显贵,遗老遗少,收藏名家都以拥有一件圆明园的物件为荣。
如今在天津的鬼市上,说不定还能淘到从圆明园中流落民间的宝贝。
在城隍庙附近的鬼市逛了一圈,秦凡发现这里的古玩旧货还真不少,只是想要淘到宝贝却是没那么容易。
“天快亮了,秦凡你有淘到什么好东西吗?”苏嫣然见到秦凡只看不买,有些奇怪的问道。
秦凡正要说话,由于天色太暗的关系,脚下一不小心踢到了什么东西。
这时,蹲在路边的那个摊主连忙将秦凡脚下的东西捞了回来,凶巴巴的看了秦凡一眼说道,“小赤佬,走路小心点,踢坏了我的东西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这么凶干嘛,我朋友又不是故意的。”
看到这个摊主这副凶巴巴的模样,秦凡还没说话,苏嫣然却是有些气不过的跟那个摊主理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