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兴风作浪?”宣德帝闻言不由得停下脚步,有些意外地望着李云天,他清楚李云天的意思,由于顾佐在都察院势头太劲故而想要对其进行打压,以平息都察院老派御史的怒气和怨言,顺势结束都察院的这场风波。可有些不明白李云天口中的“兴风作浪”是何意。
“皇上,臣收到消息,顾大人的手下在都察院里好像有些张扬,具体的事宜臣正在查,等查明后再向皇上禀告。”
李云天说的兴风作浪之人就是牛飞,凭经验他觉得牛飞并非那种良善之辈,否则也不会把马安往绝路上逼,只不过他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故而无法向宣德帝开口明说。
“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如果换做别人的话此时肯定就要落井下石,而李云天从来也没有在他面前搬弄过其他人的是非,都是以翔实的证据来说话,这一点令他甚是欣慰。
“臣遵旨。”李云天向宣德帝一拱手,沉声应道。
“对了,这次出海能有多少税银?”宣德帝想到了一件事情,于是抬步,边走边看似随意地问道,他口中的出海自然指的是李云天在交趾组织的第二次海外贸易。
原本,宣德帝还真的没把这海外贸易当回事,毕竟按照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名商人的社会地位处于社会最底层,是不劳而获的卑贱职业,因此宣德帝自然不会接触到商业上的事情。
宣德帝对商业方面的见解,尤其是海外贸易主要来自大明官方所主导的朝贡体系,而大明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风范同时也是体谅那些藩属国进贡一次殊为不易,因此通常都会给与那些藩属国十分优厚的商业条件,而且皇帝都会另外给予赏赐,这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定制。
正是因为这样,海外诸国这才不远千里,蜂拥前来大明朝贡,除了仰慕大明天威外,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利益的诱使,以至于出现了不少假的外国使节。
这些朝贡的海外使团消耗了大明国库巨额财物,以至于大明不得不向海外朝贡诸国规定朝贡的期限,或三年一次,或五年一次,最长者甚至十年一次,并且对使团的人数也做出了限制。
因此在宣德帝的印象里海外贸易是一个赔本的生意,当李云天请求通过交趾云屯市舶司与南洋诸国通商以筹集重建交趾的资金时,他并不认为李云天能从中赚多少钱。
然而,实际结果令宣德帝大吃了一惊,去年李云天让人将上缴给宣德帝的第一次海外贸易的税银让人送来了京城,钱物折合的话高达三百万两白银,相当于大明户部国库一年的收入。
说实话,宣德帝的内库中并没有多少银子,当年平定汉王叛乱的时候内库的银子就已经被掏光了,李云天送来的这三百万两钱物无疑充盈了宣德帝的内库,使得囊中羞涩的宣德帝手中有了可以自由支使的银两,不至于再因为钱财上的事情与户部的堂官在那里讨价还价一番。
别看宣德帝贵为天子,可如果户部一口咬定了没钱他也无可奈何,即便是永乐帝也因为北征蒙古的钱粮问题被时任户部尚书的夏元吉顶撞,最后将夏元吉打入了诏狱,更别说年轻的宣德帝了,在使用户部钱粮的时候受到户部的诸多掣肘。
三百万两确实是一笔巨额银两,但是对坐拥天下的宣德帝来说根本就不够用,毕竟大明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
故而宣德帝对第二次海外贸易颇为关注,想要知道这次能从中收取多少税金。
“皇上,这次海外贸易的规模比上一次要大,据臣的估算所有货物的价值应该在两千万两左右。”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给了宣德帝一个答案。
“两千万两!”宣德帝闻言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这意味着内库中将有五百万两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大明户部一年的税收。
“皇上,我大明银矿稀缺,品相也不好,臣在交趾推行摊丁入亩后白银将逐渐成为当地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货币,随着交趾经济的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白银来维持市场的货币供求,届时交趾的经济将陷入困境。”
李云天见宣德帝脸上流露出一丝喜色,于是不失时宜地说道,“臣听说海外的印加帝国银矿丰富,品相上乘,如果能加以开采并且制成成品运回国内,将解决我大明白银不足的隐患。”
“哦?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倘若能够办成的话可为我大明立了一个大功。”宣德帝没想到印加帝国竟然有着丰富的银矿,因此想了想后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讲武堂军户农庄里种植的花生和马铃薯等从印加帝国传来的农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了皇家贡品,下一步将在全国推广种植。
故而宣德帝知道印加帝国是美洲的一大强国,要想在那里顺利开采银矿并不容易,满朝文武中恐怕也只有李云天有这个本事了。
“臣遵旨!”李云天闻言也笑了起来,他并没有推脱,向宣德帝一拱手后从容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好像对此事已经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