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采纳了项夜的建议,没有再对付卫国府。
几日后,他带着礼物,亲自到卫国府为上次搜查的事赔礼道歉,还就卫国公受伤的事说了许多宽慰的话,亲和的姿态做得很足。
之后,恭王还时不时送些慰问品到卫国府,但凡有地方上贡的好东西,他宁愿自己不享用,也要差人送一份到卫国府,一时间,倒是让卫国府又门庭若市起来。
恭王的这番作为,确实为他赢来了不少赞誉的声音,而他也对项夜又信任几分。
对于恭王大转弯的态度,安若澜跟卫国公夫人都十分不解纳闷,以防这是恭王的又一个阴谋,她们处事愈发谨慎小心。
与此同时,西北军营迎来了圣旨,严健被任命为主将,取代昏迷的卫国公的位置。
圣旨虽然是皇上下的,但严健知道这是恭王的意思。
严健成功坐上主将的位置,他率领的左军地位也水涨船高,在军营里很是耀武扬威了一番。得势后,左军的将领开始处处打压拥护卫刑的年轻将领,严健开始并不管,等到底下人出了一通气,快要引起反弹的时候,他才插手制止,适时地约束手底下的人,并将做的太过的几人罚了一顿。
才刚刚上位,严健不想引起军中其他将领的不满,而适当地处罚手下,更显得他大公无私,能让他赢得军心。
不得不说,严健的计策很有效,尽管年轻一辈的将领多少还有些不服气,到底还是愿意听从他的调配。
由此可见,严健不是光有武力没有头脑的莽夫。这也是恭王拉拢他的一个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家世,以及跟卫家不对头,还因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将才。
出自大世家燕国府,从小受的教育让严健既有文人的细腻心思,又有武将的英勇果决,这是很多武将不具备的优点。先前他提出调虎离山计,就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下的决定。这确实是值得一博的好法子。如果不是碍于其他计划,卫刑早就答应。
成为主将后,严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奏请紧急调运物资。之前卫国公的奏请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如今他一开口,朝廷立即就批准了,很快。一批批粮草武器被运到军中,解了燃眉之急。也稳定了军心,振奋了士气。
军中消息闭塞,多数武将又不如文人那般想得多,如今军中的将士大都还不知道盛京的局势。大部分人以为,他们效忠的还是万化帝,他们只是换了一个主将。而卫国公做不到的事,严将军却做到了。这代表严将军更得皇上信任,也更有能力,将士们都愿意服从他的命令。
毕竟不是卫国公带出来的东北军,大部分将士们对卫国公的忠心乏善可陈,很快就拥戴起严健。
且不说严健如何趁机立威,胡人再次发动了进攻。
李护军早就收到了恭王的命令,要尽快让卫刑死在战场上,于是他再次夜访了严健的帐篷。
对于总是深夜到访,还不以真面目示人的传话人,严健有许多不满,不等来人说明来意,他便直言道:“既然都是为王爷做事,兄台又何必遮遮掩掩,还是说王爷并不相信本将?”
李护军心下暗道不好,忙道:“将军何出此言?卑职蒙面只是为了防止被其他人发现,并不是防着将军,王爷若是不信任将军,又怎会答应您的要求呢?”
恭王答应不对西北的战事指手画脚,让严健做实至名归的主将,只要求严健协助他完成计划,而他的计划就是让卫家父子永远留在西北边境的黄沙里。
严健沉吟一番,不再纠缠这件事,道:“你这次过来又是所为何事?”
李护军松了口气,说明来意:“如今卫国公昏迷不醒,王爷希望将军能多多派卫刑出战。”
“卫刑?”严健皱起眉,极不情愿道:“如今粮草已到,士气大振,正是立功的好时机,为何要让卫刑占这个便宜?我已打算让属意的手下出战。”
严健也是倔脾气,做下的决定轻易不会更改。
又高声质问道:“而且王爷说过不会干涉我在行军打战上的安排,现在是要出尔反尔吗?!”
常年领兵打战让严健练就了一身龙威虎猛的气势,他一发怒,当即就将李护军震得冷汗直冒。
擦了把额上的冷汗,李护军强自镇定,道:“将军误会了,王爷并无此意,还请将军相信,卫刑嚣张不了多久的,很快他就会为国捐躯,到时将军再让看重的手下出战立功,也未曾不可。”
恭王的很多计划严健都不知道,是以恭王派人暗中给卫家父子下药的事,他也毫不知情,闻言,严健将信将疑,就事论事道:“本将军虽不喜卫刑,却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才能,想要让他死在战场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到目前为止,就本将军所知,胡人里还没有能将他斩于马下的人。”他五指并拢,做了个斩首的动作。
能赢卫刑的自然有,但要取他的性命,就不简单了。
明白他的疑虑,李护军胸有成竹解释道:“这一点就不劳将军担心了,王爷早有安排,只要将军派卫刑上战场,吾等自有办法让他有去无回。”
严健瞥了他一眼,知道再争下去也是徒然,脑中忽地灵光一闪,道:“既然卫刑迟早要死,又何必浪费军功?既然王爷已经安排好,想必就算不是在战场上,也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