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间何处可寻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古龙先生小说里的英雄人物我最偏爱的也只属这“双榜探花”李寻欢了。所谓的双榜不是说他“文也探花,武也探花”他本文科出身,是大明皇帝钦点御赐的文科探花,只是大明皇见他“卓尔不凡颇具浪荡之气”故御笔一转便补了句:“寻欢虽有状元之才,却更宜探花之雅”只因这一句话便把他的一生给改写重塑了。

    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人是容不得自主选择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原谅的大逆不道。统治者只希望你有治国之文才,绝不许你有独立之人格。才高八斗已属功高盖主,若要是再放任自流那岂不是养虎为患?所以那时的人除了闲云野鹤不染风尘就只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古时的文人一般会有三个可去之处:一是如身居朝堂之上的苏轼,二是醉卧青楼之中的柳永,还有就是那闲待野庐之边的陶渊明。而可横渡“三界之外”的在我印象里似乎只有两位,一个是“诗仙李白”再者便是这“小李探花”了。

    不过也是,一个心怀江湖,情深意长的侠客怎会屈身于这污秽不堪,波诡云谲的深宫之中?政治,对真正的文人而言就是那个虽然存在但绝不会触碰的东西。故而江湖百晓生又赠其雅号为“小李武探花”从此他才有了“双榜探花”之名。

    自隋朝科举制度形成并慢慢完备以来,读书人想要步入仕途必先经过以下几个环节: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而正式参加科举考之前首先要具备秀才头衔,即要参加“童试”凡合格者由“儒童”成为秀才,而秀才又有三等之别:禀生、增生和附生。

    正式的科举分可为三级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只在各省内每三年一次,考中者名唤“举人”其中第一名封为“懈元”其后九等之内只可称作“亚元”

    会试在乡试次年于京城礼部举行,考中者名唤“贡士”其中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则为最高一级,由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为状元,次者为榜眼,末者为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三甲则同赐予进士出身。

    会元、懈元、状元俗称“三元”若有连中三元者则视为旷世奇才,在仕途上自然是平步青云。据考证,自中国科举制度产生以来,连中三元的只有寥寥十三人,皆属超群绝伦,国士无双之人。

    李寻欢既拥探花之名故不可谬称“完人”也正因为这“人无完人”才让他能体味到更多的人间烟火,世故人情。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缠绵悱恻,跌宕浩然。否则一个真正近乎完美的人多半是无趣的,单一的,束之高阁的。

    不够丰润多采,难得风韵雅怀。

    所有的故事就要从坊间流传的一句对李家的赞词开始:“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李寻欢的父亲,兄长都是探花,到自己了也不例外,仿佛这就是李家固然难脱的宿命。这名门出身,书香之邸和那个“身处家道中落而见不得人好的心理畸形男”龙啸天实在是天壤之别,格格不入。愤怒、嫉妒在他心里悄然滋生,而那位在李寻欢身边与他青梅竹马的江湖人送“山西第一佳人”之称的林诗音更是成了龙啸天对李家心生歹意的导火索,并一发不可收拾。

    好像那句“自古红颜多薄幸”才让这些生而沉鱼落雁而又不甘孤芳自赏的女人们甘当“祸水”之名了。历史上,所有的江山更迭,一切的江湖恩怨,仿佛少了女人便没有了那股拼劲儿。只是到头来,一句“成也红颜,败也红颜”就把一切都给结束了。

    在没有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古代,人们对民间故事、风流人物的了解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但是常常容易以讹传讹,导致众说纷纭,千奇百怪,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稍微正式的就属那些在客栈里撂摊的说书人。98年焦恩俊版的小李飞刀就把第一个镜头给了这个拉开全局的说书人---“天机老人”

    只见他手持“一寸九方”的醒木,拂袖而拍案念着“定场词”道:

    “茫茫乾坤起纷争,江湖色变任浮沉。

    神魔乱舞惊天地,江湖儿女显奇能。”

    说是江湖上将会有一场不可避免的血雨腥风,而闻出血腥味的只有一人,就是李寻欢。其实天机老人之所以是天机老人是因为他能洞悉许多常人未曾知晓的事。闻说诸葛神君因比武输于魔刀门的林牧之而心怀恨在心,誓要灭他满门,而这林牧之正是林诗音的父亲,李寻欢自然要救。

    于是在聚贤庄客栈李寻欢飞出了第一把刀,一刀两命。这场打斗中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未到魔刀门之前,我不想杀人。”从不动神色地饮酒,到俊秀飘逸的打斗,再到难察悲喜的神情,他全身上下都流露着不同于常人的饱经沧桑和镇定从容。按理说,一个弱冠之人是不该有或者说过早地有了这份惊人的稳重,实属不易。但也正是这份“来之不易”给他在感情上埋下了足以取其性命的弱点,并像宿命一样任其摆布,无法挣脱。

    一个过于优秀的人往往会有鹤立鸡群之感,不知不觉间就已树敌无数,因为人们习惯于“明里君子,暗地小人”甘于自己平庸却又见不得他人优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惜才爱才的人有,也都是些有过人之处的成功人士,最多来一位惺惺相惜的知己已属难得,而更多的是觊觎你的人。孤独本就是优秀的代价。平凡的总是大多数,在他们内心深处,嫉妒愤恨可要比尊之敬之的成份要大多了。

    而这其中对李寻欢最恨之入骨的就属龙啸天了,他很聪明,能准确地找出敌人的弱点,就算是迂回战术也要静待时机,杀之后快。所以真正可怕的敌人不是那些当着你面放出豪言壮语要取你性命的人,反而是那些在背地里韬光养晦,负重隐忍,暗使奸计的小人。在他没杀你之前,他能以任何形式潜伏在你身边,一点点地摧毁你,消磨你。

    千里之堤崩溃于激浪之间尚可接受,要是毁于蚕蚁之食那就显得有些悲哀了。

    他深知李寻欢侠肝义胆,义薄云天,而在他眼里这正是杀他的着手点。所以他派人给林诗音下毒,又用自己的十年青春救了她,这对重情重义的李寻欢而言简直就是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了。接着更是殷勤献尽,甘与敌人兄弟相称。这样的敌人真的很可怕,就像认贼作父,在他们心里生命早就置之度外,他们手里拿捏的是被压地低声下气的尊严,是被忍地一触即发的怒气,看似波澜不惊却早已暗潮汹涌。

    有时候,一个人对你的默默付出就为了等待某一天的突然索取,因为这能让你毫无拒绝的理由,就算忍气吞声也要拱手让人。所以他和已经向林诗音提过亲的李寻欢说:“寻欢,大哥要告诉你一件喜事,我想娶诗音,求你帮帮我。”语气多么诚恳,多么楚楚可怜,这让尚沉浸于喜悦的李寻欢立刻陷入突如其来的悲凉之中。

    是的,是悲凉。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惊讶,不是拒绝而是犹豫,不是愤怒甚至连紧张都没有。说明在龙啸天说出这样的话时,他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想法不是诗音该怎么办,而是该怎么向这位大哥交代,因为在他骨子里“义”是大于“情”的。

    “那么祝福大哥了。”面无表情,轻描淡写,不露悲喜。

    都是错在过于地成熟,一个过于成熟的年轻人自然少了一份舍我其谁,敢打敢拼的气势。长此以往,竞争性和攻击性就会弱了许多,但是“一份岁月年华,一份世故人情”与年龄不相符的心智会让你失去很多本该属于你的东西,等你老了就只能把它们都叫做“遗憾”即使你本领再强,可是你的理性永远那么稳当地克制着感性,恐难成大器。

    可是龙啸云没想到的是,对于林诗音的假戏如今却成了真做,他爱上这个女人,而这一切这并不在自己布的局之内,可是爱已成了事实。

    喜欢布局设计的人,非得把自己也圈进去不可,他们赌的不仅是谋略,更是身家性命。

    于是悲哀的事情来了,他觉得之前自以为是的计谋现在都成了自取其辱,因为李寻欢是把林诗音让给他的,受了仇人的同情和施予对他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的“畸形心理”又在作祟了。原以为的折磨,现在却让三个人一起承受,自作孽必不可活。

    因为女人对于男人而言必须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专属感,好似一种费尽千辛万苦得来的东西,哪怕遍体鳞伤,也要事必亲为。爱情里容不得“唯有以身相许”因为嗟来之食终究不是自己的。爱就是爱,不要掺杂着交换和代替,否则伤人伤己。

    林诗音被他以义气之名忍痛割爱,以为这样就能安抚了他内心对龙啸云的愧疚,殊不知这错误的软弱让他足足痛苦了一辈子。

    情义两难全,那就一码归一码。在友情里“谦让”不是知恩图报“争夺”也不是忘恩负义。就爱情本身而言,无关他人,无关外物,爱情里的一切就只有相爱的两个人而已,再不能容下别的什么,多一分杂念,就多一份纠缠。

    剧情才开始,李寻欢就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