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史思明身死李光弼破敌
李光弼的治军风格与郭子仪迥然不同。
郭子仪宽厚仁和,颇得将士们的拥护;李光弼治军严整,可以说是法不容情。将士们敬重郭子仪,只要有他在,大家就有了主心骨,干什么都有热忱和信心;但他们更忌惮李光弼,只要见到他的令旗,所有人就必须令行禁止,绝不敢违抗。
从这一点上来讲,李光弼可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兵家。然而,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只是不屑于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政治博弈上。
他很快上表坚决辞去“元帅”的头衔,天子李亨对他的这一举动似乎很满意,便派了个赵王李係遥领,但仍由李光弼以“副元帅”的名义统御各镇人马。
这样一来,对郭子仪心怀感念的朔方将领们也都长出了一口气,颇觉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朝廷的尊重。况且,他们中许多人早在王忠嗣时代就与当时担任督虞候的李光弼打过交道,深知他的用兵韬略恐怕是当世无双。
王思礼、白孝德、马璘等人都还记得当年“大唐战神”王忠嗣的赞叹:“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
这句话,仆固怀恩自然也记得!
但是,就像民间常有人传说的,原本无冤无仇的两个人,如果天生“八字不合”,那他们这一辈子就像冰炭一样难以同器。
他仆固怀恩可以心甘情愿地为郭子仪牵马坠镫,但就是莫名其妙地瞅着李光弼别扭。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两人也曾肩并肩打了不少仗,却也都是一开战就共济艰难,仗打完就“一拍两散”,常惹得人们哭笑不得。
之前,仆固怀恩有元帅郭子仪镇着,从来也不用李光弼操心。如今,李光弼明白:他要想统御众将,就怎么也要获得这位身为朔方都知兵马使的“老冤家”的支持……而且既要招纳安抚,还不能自降身份,损了主帅的威严。
不过,这点事却也难不住李光弼……
不久,朔方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的人头就先高挂在了辕门之上。
处斩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李光弼曾先后下了三道命令调他,张用济却自恃功高,磨蹭了很久才懒洋洋地从河阳赶来,而且据说他还曾信誓旦旦地提议要驱逐李光弼,迎接郭子仪回来重掌帅印……只不过这项近乎谋反的意见没有得到什么人的响应,最后不了了之罢了……所以,大家都明白,他这颗头被砍得一点都不冤!
而同样是磨磨蹭蹭抵达行营的仆固怀恩遇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境遇。
副元帅李光弼不仅亲自迎接,还亲热地拉着他的手从挂着张用济的首级的辕门下穿过,回到大帐中又是一番嘘寒问暖,反而将仆固怀恩弄了个不好意思。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启禀副元帅!都知兵马使帐下的五百骑兵已奔入大营,求见副元帅!”
李光弼脸上微微变色,转头盯着仆固怀恩,一言不发;帐中诸将也都觉仆固怀恩此行大大不妥,都要看他如何收场。
仆固怀恩大为惭愧,忙三步并做两步地走出帐外,对已那些骑兵喝道:“老子跟你们说不要跟来,为什么不听?”
实则,这些人是他早安排好的!他原本是怕李光弼挟私报复,像对张用济那样杀掉自己,故此才让这些骑兵随后进营接应。岂料他抵达之后,李光弼处处以礼相待,而且片刻不离左右,他还没有来得及派人制止,那些骑兵就按照约定直愣愣地闯进了行营。
仆固怀恩一边故作糊涂的训斥手下,一边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早料你会如此!”李光弼心中暗笑,忙劝慰道:“士卒随将,亦复何罪?”这句话在仆固怀恩听来不无揶揄之意,当即臊得他满面涨红。
李光弼见也差不多了,便传令犒赏。
那些骑兵见仆固怀恩没事,副元帅又如此平易近人,还都有犒赏好处,自然乐开了花。
一场危机就这样化于无形!
从此以后,仆固怀恩就收敛了许多,虽然仍不可能像敬重郭子仪一样对待李光弼,但却再也不敢轻易违抗他的军令。
对于李光弼来说,有这点就足够了!
……
再说史思明称帝之后,将长子史朝义留在了相州,他自己带着小儿子史朝清回了范阳。
史朝清机敏聪慧,在他面前更是百般孝顺,让这位征战了大半生又杀人如麻的铁血魔君感到了许多为人父母的温暖和欢乐。时间一久,他对这位小儿子的偏爱更是无以复加。
一日,史思明得报:回纥族中起了内乱——怀仁可汗刚刚因病去逝,小王子登里便在母舅一族的支持下悍然起兵将大哥叶护杀害,自立为登里可汗。叶护麾下的数千“铁鹘勇士”也在这场内乱中几乎被斩杀殆尽……据说,大唐那边得知此事后也无可奈何,只得承认了登里的可汗地位,但原来双方的联盟关系已经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史思明大喜过望,一面谴使去回纥牙帐拉拢登里可汗,一面点起四路大军再次南下,要复夺洛阳,再取长安。
刚刚平熄了不到半年的战火再次席卷中原大地!
燕军来势凶猛!史思明亲自出马,催动四路军马齐头并进,直取汴州。
守卫汴州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被鲁炅骂做“怂包”的节度使许叔冀,这个无良的官僚在邺城之败后不仅没有受到贬谪,反而将更富裕的汴州划到了自己的治下……他前脚信誓旦旦的跟李光弼保证至少坚守汴州十五日,后脚就打开城门投降了史思明。
不仅如此,他还设计裹挟了濮州刺史董秦、大将田神功等人一起投降。
董、田二将迫于无奈,只得从了许叔冀,但不久以后就各自找了个时机再次反正。后来,他们在李光弼的麾下屡败燕军,立下不少功劳。董秦向天子李亨讨了个新名字唤做“李忠臣”,还被任命为陕西、神策兵马使;而田神功则被委派去淮南、江南镇压刘展之乱,做了平卢都知兵马使。
二人刀头上舔血,一刀一枪的讨生活,却谁都比不上首鼠两端的许叔冀——他被史思明加封为大燕的“中书令”,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李光弼见燕军来势汹汹,也不与敌硬拼,反而走出了一步妙棋——他传令东都官员、家眷全部迁入潼关,洛阳百姓出城疏散,城中所有物资都运到黄河北岸的河阳。
这样,洛阳就成了一座空城,如果燕军占城,则必然派重兵去守,必会大大分散兵力;如果燕军不占洛阳,唐军就留出了一步后退的余地,即便有意外发生,也不至于像当年封常清、高仙芝一样直接一泻千里地退守潼关。
这一招“以退为进”的妙棋,众将见了无不佩服,仆固怀恩嘴上不说,却捋着山羊胡子也在心中暗暗赞叹。
果然,史思明亲率大军南渡黄河后便直扑洛阳。他们进城溜达了一圈儿,又急匆匆地奔了出来,仿佛偌大的城中有什么骇人的怪物一般。
史思明恨地牙根直发痒!
他虽然眼馋洛阳这座“东都”,但也明白这实际是李光弼扔了个烫手的山芋给自己。如果现在就急不可耐地占领洛阳,那么就结结实实上了对方的大当,弄不好被唐军切断了后路,那自己这数万大军便成了孤军,迟早要被人家连锅端掉。
故此,他只得暂时放弃占领洛阳的打算,调头先来攻取河阳。
这对老冤家再次展开一场斗智斗勇的对决!
冬十月,黄河开始进入枯水期,这段本就不怎么宽阔的河道中间露出了一座泥沙沉积而成的沙洲。
李光弼因地制宜,以河阳城为基础,在这座沙洲和黄河南岸分别建起了一座军营,相互之间以浮桥相联,构筑起一道“三位一体”的防线,这样,唐军不仅可以在黄河两岸之间灵活调动,互为支援,还能够切断燕军逆流西进的水道。
由于原来燕军“四虎”中的蔡希德、崔乾佑已死,“八彪”中仅剩了个“玉马双刀”安太清,“十三狈”中的能元皓已于安庆绪死后不久降唐,目前也只剩下张忠志、牛廷介、向润客、张通儒几人。故此,史思明费尽心力才有搜罗、提拔出了一批将领,如,令狐彰、高庭晖、李日越、喻文景等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皆能独当一面。
尤其是他从“曳落河”残部中发掘出了一员猛将,名曰刘龙仙。此人身高丈二,力大无穷,手中一条长矛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因为性格暴烈,经常辱骂甚至殴打上司,故此从军多年才只混到个骑兵伍长。
史思明曾令他与手下十二名一等一的武士比武较量,却被他用木棍当场活活打死三人,伤了九个,他自己却只受了点皮外伤而已。
这一下,燕军众将尽皆惊骇。
史思明却大喜过望,当场收刘龙仙为“义子”,封为左武锋使,留在自己身边听用。
这个刘龙仙因生了一张蓝靛色的大脸,三角眼,吊客眉,还有两片紫红色的厚嘴唇,相貌丑陋诡异,便得了个“蓝面瘟神”的诨号。
他也没辜负“义父”的期望,此番他作为前部前锋官一路攻占汴州、郑州、滑州,阵中格杀了数员唐将,威名大震!
这一日,“蓝面瘟神”刘龙仙率军攻城。
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手段,命手下兵将不得上前助战,自己却扛着一柄巨矛,骑一匹卷毛青鬃兽,趾高气扬地至河阳城下挑战。
他本是由一名骑兵小头目迅速擢升而来的,故此粗野惯了,也还不懂得什么叫“大将气度”,单人匹马立在城下便扯开嗓子叫骂,嚷道:“呔!城上的唐军听真,爷爷刘龙仙来取尔等性命,识相的赶紧出城投降,躲在城里不敢出战的都是婊子户里的小娘养的!”
他又骂道:“听说你们军有个什么‘神通大将’李嗣业的,已经被箭射死了!还有个自称什么‘屠狮天王’的,在不在城中?爷爷教教他怎么屠狮!”
“你们的元帅是叫李光弼吗?听说他是个契丹人?不错!不错!爷爷最爱睡的就是契丹小娘,莫不是爷爷撒的种儿吗?”……种种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全然不把城上唐军放在眼中。
唐军军令森严,纵然他百般挑衅辱骂,偌大的城头也只闻旗风猎猎,数万唐军竟全都不出一声。
李光弼听他骂了半天,才微微一笑,平静地向诸将问道:“谁去取他首级?”
这半天众将的心肺都要被气炸了,无奈副元帅军令如山,这才都憋着不敢说话,此刻见他来问,便纷纷抢上请战。
仆固怀恩第一个跳出来请战道:“某去会会这条疯狗!”
李光弼笑道:“此非大将所为!”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