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请老师这个事,范宁一直都想来着。
但之前各种各样的事打扰,实在没有条件可以来做这件事。
现在就好了,他们在长安也安顿下来了,范宁这边的事,也都安稳了,也是该在弟弟妹妹身上花些精力了。
四郎五郎听到要去学堂读书,很开心。
以前家里穷,阿兄不主动说,他们也从不会往这上面想。
“阿兄,为啥姐姐她们能在家请先生来教呢?”
四郎年纪稍大一点,提出了这样问题。
“二娘她们是女子,又是这样的年纪,能找到愿意教她们的老师,都实数难得。不雇到家中怎行。”
在这样的时代,除非世家大族,否则是断没有让女人读书的道理的。
“至于你们俩,阿兄我自己会忙,怕是没时间督促你们,还是把你们放到学堂里,有先生管教才好。”
范宁记下了这两件事,便继续看书去了。
长安城进入九月之后,从各地赶来的乡贡学子们,便陆续进入长安了。
大梁朝的科举,在以前是一年一次,后来便改为三年一次。
来参加科举的人,一部分是像范宁这样,在国子学太学读书,然后通过递交选拔参考名册,得到科考资格。
另一部分,就是那些乡贡学子。
加在一起,总人数在五千人左右。
这些从全国各个州县赶来的学子,刚到长安,首先就要去礼部报备,递交名册。
进行资格审核,拿到审核通过的文书,才能参加之后的考试。
随着日子眼看就要进入十月,长安城里,便来了很多身穿白布麻衣的外地学子。
这些人零零散散的住在长安城各种客舍。
每天除了四处拜访有名气的文士官员,以期求能得到大官们的青睐。
还有些人,便是四处拜佛烧香,或者卜算问卦,希望能获得神明加持。
虽然天气开始渐渐寒冷,但这些外来的新鲜血液,倒是给长安添了抹新的活力。
范宁在四门学这里,便也得知,他的名字也在可以参加科考的名单内。
但是他当初便是通过女皇陛下,以某种方式进来的。
他可以免参加这次科考,等到科考放榜之后。
他可直接与考中的进士等,一同参加制举,若是录取,就能直接做官。
因此,当那个被无数个眼睛盯着的最终名单出来时。
范宁这出现又消失并且可以直接制举的事。
立刻就被人知道了。
很多人愤愤不平。
其实,像范宁这样的情况,也有一些。
但那些学子,连太学都寥寥无几。
只有三品大员以上弟子才能进入的国子学里,才有那么几个。
对于那样的高.官世家大族弟子。
平时众人也都见怪不得,知道他们的特殊。
但范宁就不同了。
他甚至连官员弟子都不是,完全就是以庶民身份进来学习的。
而且也没几个人,有资格了解范宁的真实内情和背后的人。
所以大家嘴上不说。
但私底下,都特别不服气。
但,不服气又能如何?